这篇墓志铭,由李邕的族子李昂撰写,记载了部分不见于史籍的信息,是后世了解李邕生平,特别是其身后事的极重要的资料,具有非常之价值。第一段:从李邕远祖南迁说起,一直到李邕遭祸牵连而死,交待了李邕的完整生平。《旧唐书》中没有记载李邕远祖信息,从墓志铭中可知,李邕的远祖是赵国人,从列祖李恪一辈起,...
而《李邕墓志》正是“斜画紧结”的杰出作品,集中体现了大一统下楷书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从《李邕墓志》的笔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用笔方式,一种是笔画方折为主的魏碑笔法;一种是完全成熟的唐楷笔法。前者开张,有不少字隶意十足;后者娴熟,方圆兼备,从而将古拙与...
《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并序》,原石长、宽各47.5厘米。由李邕的族子李昂撰写,现藏河南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唐大曆三年江夏李邕墓誌銘(洪金壽藏),拓紙高56.5釐米、寛56釐米,金陵圖書館 墓志铭全文:公讳邕,字太和,本赵人也。烈祖恪,随晋南迁,食邑于江,数百年矣。具出未大及公,前...
从《李邕墓志》的笔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用笔方式,一种是笔画方折为主的魏碑笔法;一种是完全成熟的唐楷笔法。前者开张,有不少字隶意十足;后者娴熟,方圆兼备,从而将古拙与熟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李邕墓志》在隶意与方正之外,还留有个别的行书笔意,使该作更加生动活泼。 《李邕墓...
通过《李思训碑》、《麓山寺碑》,众观者至此可对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书法成就和艺术风采有一番了解。 李邕墓志铭 李邕被杖杀之后,由于史料记载不详,关于他的殡葬事宜,后世无法悉知。 上世纪三十年代,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在洛阳一带大力搜求古代墓志石刻。唐代大书法家李邕的墓志石,竟然意外地被他发现,幸运的保存至今。
📜唐代李邕墓志铭拓片,石刻于天宝十一年,全称为《儒林郎潒阳郡录事陇西李公墓志铭并序》。李邕为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其墓志刻工精细,字迹清晰,界格分明,书法艺术精湛,堪称一流书法学习之范本。🖋️《李邕墓志》的字法独特,内紧外松,气宇轩昂,引带牵连,清健书风如西子浣纱,美不胜收。书丹者必为皇家书写...
《李邕墓志》全称《唐故北海郡太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墓志铭并序》,青石质墓志铭,现藏于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嵌于五号窑洞的墙壁上。志石长、宽各47.5厘米,整体保存完好。据《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记载:“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七日,洛阳西北十六里水泉村南,陡沟村北出土。志石购得后归千唐志斋。”...
🔍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的墓志铭,全称为《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并序》,原石长宽各47.5厘米。此墓志铭由李邕的族子李昂撰写,于1928年在洛阳出土,现藏于河南洛阳千唐志斋博物馆。📜李邕,被誉为“李北海”,是唐代书法界的佼佼者。他的代表作之一是《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
大唐故北海郡守赠秘书监江夏李公墓志铭并序,族子著作郎昂撰。公讳邕字太和,本赵人也。烈祖洛阳随南迁食邑于江,数百年矣。具出未大乃公,前人善显而不荣,宜公兴之,公才杰艺能皆兴器也,而骅骝不可以牛处角实为㝘初,天后朝以文召试拜左于通时广平公璟为御史丞,劾易老且挠公抗音离次极谠言轩喈,惴恐囗太...
SNNM姐贵 UP回复@鄙人有点硬 :墓志起源于晋南北朝,因为当时提倡不封不树,所以就原本墓碑简化成了墓志放在墓中,刚开始字数很少也只写墓主官职,后期才发展壮大,武王墩是战国时期的墓,此时连墓志最初的原型东汉都好几百年呢 2022-08-03 19:15回复 鄙人有点硬武王墩有墓志出土吗? 2022-08-03 18:44回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