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和张献忠是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他们之间经历了从相互独立到短暂合作再到敌对的关系转变。 初期关系:李自成和张献忠虽然都是陕西老乡和农民起义领袖,但在起义初期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二人互相独立。 合作与敌对:后来,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曾隶属于闯王高迎祥的阵营,受高迎祥的领导。他们可能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对...
由此可见,从崇祯十五年之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的主旋律是竞争,而非合作。 所谓“荥阳大会”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同为起义军领袖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之间肯定会有过合作,比如著名的“荥阳大会”。所谓“荥阳大会”,是指崇祯七年年底,“合七十二营头目、老回回、闯王、革里眼、左监王、曹操、……、八大王等十三家会荥阳...
我的看法是没时间培植个人势力,与手下和战友都是同盟关系,平均民主氛围更浓厚。张献忠降叛多次,有时间培植个人势力 6楼2020-09-24 20:36 收起回复 女侠独孤雯 执干戚舞 2 在有利于满清自身弓马盾甲火炮战力优势发挥的北方,李自成核心主力损失更大应该也是原因之一。1647年的南明势力全都拉到北方平原与满清决战,没...
张献忠与李自成最开始,都属于闯王高迎祥的阵营,受高迎祥的领导,不过,张献忠并不是高迎祥的部下,他有自己的部队,只是,农民军十三家头领在“荥阳大会”之后,分工时,张献忠被编在高迎祥一队。张献忠与李自成同岁,一开始,李自成比不上张献忠,张献忠是头领时,李自成还是一个小将,根本不敢与张献忠平起平坐,直到闯...
明末时期,百姓生活的并不好,李自成和张献忠就是在这个时候奋起反抗。他们两人在那个时候,都投靠了闯王高迎祥。刚开始的时候,李自成是一位普通的部将,而张献忠则是率部来投靠高迎祥的,本身就有一定的势力,到后期,张献忠势力也越来越壮大,足以自成一军,所以,当时的李自成是很崇拜张献忠的。那个时候,两个人关系都很好,...
其实这跟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是有关系的。张献忠原本是闯王高迎祥的部下之一,这是名义上的归属。后来高迎祥死了以后,李自成代替了他。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好,可是李自成在北方被彻底击败了,这个消息传来以后,张献忠就颤抖了。他发现自己的力量也不是那么强大,拥有百万大军的李自成都被消灭了,那自己还能走多远?
关于李自成和张献忠的金银财宝去向,谜团至今未能解开。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两大农民起义军,转战那么多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肯定是有一大批财物的,不可能一贫如洗,仅仅凭收缴明朝那些官员和宗室以及豪绅,就收获了不少钱财。遗憾的是,史书未能记载详情。参考资料:《明史》 《明季北略》
至今在老成都还有一句“张家长李家短”的民间俗语,意思就是说,有事没事不要讨论张家的长,李家的短,旁人家的闲事不要管。本来这句话和张献忠李自成是没什么联系的,但历史就是这么有趣,这句话还真的就和他们两人扯上了关系,很多人禁不住要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原来,张献忠在四川当了皇帝后,为管理...
此后,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彻底反目成仇,以至一生为敌。及至后来,清廷入关,李自成和张献忠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先后发起抵抗。1644年,当李自成率部在山海关与清军进行生死决战时,张献忠不但没有派军协助李自成,反而派孙可望往取汉中,夺取李自成的根据地。1645 年5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袭击身死...
李自成对这个和自己同岁的领导者相当敬佩,这种敬佩为他们日后的默契合作提供了基础,但也为他们的反目成仇埋下了隐患。 1635年,高迎祥、李自成和张献忠在突破河南的重围后攻入了凤阳。凤阳是朱元璋的老家,历代明朝皇帝都在这里兴修各种工程,明皇陵和明中都皇城都在这里。但没想到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竟在凤阳皇宫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