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古风(其十九)》是李白诗歌中的瑰宝之一,它以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想象、鲜明的对比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忧虑。这首诗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于此亦可见李白诗天马行空、想象奇诡之处。 《古风·其十九》背景 此大约写于安禄山攻破中原之时。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诗中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远远看见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华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给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错觉。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出自己因愤世嫉俗而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源于对现实的关怀。而在在《古风(其十九)》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较复杂,既有渴望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理想生活的一面;又有正视现实,憎恨安史叛军,关切祖国前途命运,同情人民悲惨遭遇的一面。诗人思想感情上...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李白①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②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 (1)相思离别之苦;尺素;浮雁沉鱼(2)①借事抒情(虚写、想像),梦中进入烟雨迷离的江南,寻找离人而不得,渲染相思离别之苦。⑤直抒胸臆,用“消魂”与“惆怅”直接点明...
《古风·其十九》李白 古诗赏析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入洛阳之时,太白适在云台观乎?"郁贤浩《李白选集...
《古风·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释】 ①本诗为《古风》第十九首,写于至德元年(756)春。诗借登山游仙写安史 之乱给人们带...
古风·其十九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唐代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
《古风》是向现实的回归,这首用游仙体的方式写的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他身在山林而心系国家和耽于游仙而又不能忘怀现实的思想矛盾,表现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鲜明的政治态度。从“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可以看出这首诗面对的是现实,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
然后再仔细阅读《古风(其十九)》,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句,概括出其描写的仙境特点。根据关键词句“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虚步”“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等,可概括“缥缈宁静”的仙境特点;“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等,表现人间与天界的对比,寄寓诗人用世及出世的思想矛盾。9.答案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
古风其十九 李白〔唐代〕 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完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