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十八岁之前到汴京,二十四岁时,翁舅赵挺之被罢相,不久她便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十年”,离开京城到了青州,也离开了与她有诗词唱和之谊的前辈晁补之、张耒等人。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
李清照有两首 《如梦令》,其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长相思2》看不够?赶紧来阅读 《长相思2:诉衷情》原著吧! 答案问题点击 举报反馈 提到作品 ...
而且赵挺之早就对李清照的才名有所耳闻,也对李清照非常满意。毕竟两家都是汴京城里的书香世家,官居高位,绝对算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最关键的是,儿子赵明诚用情至深,颇有非李清照不娶的架势。既然如此,何不成全了他?这首《如梦令》不仅使李清照成为众星捧月的文坛新宠,还促成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一段姻缘。
古往今来,所谓的才女层出不穷,但最当之无愧的“千古第一才女”,毫无疑问,非李清照莫属。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的书香世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生,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苏轼的门生之一,属于当时的名流雅士,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乃是状元的孙女,也是一位被《宋史》所记录的著名才女。所以,李家既富...
这首《如梦令》一般被认为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作品,而另一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大约也作于这一时期。这两首词中都提到了酒,即“浓睡不消残酒”与“沉醉不知归路”。可见年轻的李清照十分爱饮酒,并且很容易醉。事实上,从李清照的作品来看,她直到晚年都有着饮酒的习惯,而酒也成了她写作的催化剂,促使她写...
[CCTV音乐厅]《如梦令》 作词:李清照 作曲:张宏光 编配:冯公讓 指挥:杨欢 钢伴:王璇 合唱: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 选集 更多 《CCTV音乐厅》 20250205 新春音乐季(八) 《CCTV音乐厅》 20250204 新春音乐季(七) 《CCTV音乐厅》 20250204 新春音乐季(六)
8首经典《如梦令》,一同品味小令缠绵口齿的柔情雅致。 0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作浅显易懂,有“藕花深处”的风景,有“惊起鸥鹭”的细节,透过这首词,体现了李清照早期词作的调性。
如梦令 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想起. 兴:指兴致. 误:指错. 争渡:指急速行驶. 滩:指河.湖边上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
李清照词《如梦令》三首 李清照 《如梦令》乃吾之钟爱之作,共有三首,各具风情,今与你细细道来。 第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追忆往昔溪亭游赏之乐,日暮时分,沉醉忘返,归途误入藕花深处,惊飞鸥鹭,一片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