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二、诗词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三、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山东济南章丘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母亲是宰相王珪的长女。就此,雪子来说一说吧。一、如梦令 其一 宋 ·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1089年,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4、李清照生平可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李清照如梦令诗词应该怎样进行赏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绿肥红瘦,出语惊人,新鲜之极,动人之极,只是随手点染却又神气兀然,千古之下不负...
《醉花阴·重阳》),都是李清照的经典作品。浪漫的诗人总是离不开酒,而诗人的才情往往需要趁着醉意才能喷薄而出。然而,同样是饮酒,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少女时代的诗人尽可以在醺醺醉意中把酒欢笑,随着国破家亡与年纪增长,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天真少女也只能借酒消愁了。邂逅诗词,这厢有礼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年前 1 分享 回复 小泥鳅 ... 歌好听,一秒入戏,可惜现实中的明丫头和二叔不在一起了。 3年前 3 分享 回复 古诗词世界 作者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如梦令李清照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①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②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③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④绿肥红瘦:...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③。 【注释】①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②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③鸥鹭:泛指水鸟。 1. 词中“ ”两字,表明词人是在回忆难以忘怀的往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词赏析: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
👍赏析: 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