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节: 《脾胃论》后序 医学 中医《脾胃论》,约刊于13世纪,金李杲著。全书3卷,包括医论36篇,方论63篇。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它脏腑、九窍的关系及饮食伤脾诸方和治验。书中方剂对气虚证确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影响颇深,至今仍为常用的有效方剂。(本书与集团所属出版单位业务范围相一致) ...
(一)脾胃生理 脾胃为元气之本 。 脾胃为精气升降之枢纽。 (二)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1.劳伤阳气,汗泄精绝,身热心烦,甚而昏厥。 2.脾胃不和,谷气下流,阳气沉降,阴精失奉,令 人病夭。 3.胆气不生,饮食不化,飧泄肠澼。 4.五味不藏,五气失养,津衰神少,气或乖错。 5....
李杲 更新时间:2024-05-10 18:35:27 最新章节:《脾胃论》后序 完结共105章 倒序 封面 版权信息 《脾胃论》序 脾胃虚实传变论 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之图 脾胃胜衰论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肺之脾胃虚论 升阳益胃汤 君臣佐使法 分经随病制方 通气防风汤 羌活胜湿汤 用药宜禁论 《内经》、仲景所说脾胃 ...
本研究以李杲《脾胃论》中的方药为挖掘对象,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以多角度、多维度的统计路径如频数统计、聚类分析、药物关联分析等,总结出李杲在治疗脾胃病时的用药规律;通过分析其药物使用的频次及关联关系等,结合《脾胃论》的其医理...
《内经》说百病皆由上中下三者,及论形气两虚,即不及天地之邪,乃知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及饮食劳倦伤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明...
简述李杲脾胃论主要观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叶氏扶正重视先后二天(1.5分)。主要治则: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1.5分)。 (1)甘药培中:久病之虚损患者,均以护养脾胃为关键。胃气恢复,“饮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 (3分)。除甘药(温、寒)理虚外,还重食补。“食物...
《脾胃论》,古代汉医著作之一。李杲撰,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
李杲关于脾胃论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脾胃一伤百病生。”这与《内经》中讲到的“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论点是基本一致的,都十分强调胃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李氏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元气之本,是人体动力的来源。他认为,元气来源于先天,但是一旦出生之后,元气就已终止,只能依赖于脾胃摄取食物来补充,...
实质上,李氏所论的脾胃,仅指脾的生理、病理、证治而言,脾与胃在生理上一升一降,一纳一运,一燥一润,在病理上则阳道多实,阴道多虚。李氏关于胃腑宜降、宜通、宜润的生理病理证治还不够明确。其次,就补益脾胃一法而言,胃腑的虚损,除胃气不足外,尚多见胃阴损伤一证,治疗宜凉、润、清、通,补益胃津。这...
简述李杲脾胃论的主要内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参考要点: 李杲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脾胃与元气的关系。1脾胃为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伤,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2人体之气因部位、功能不同有多种名称,如元气、清气、卫气等,但皆为胃气的异名,因它们都是由饮食入胃所化生的。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