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20年,30年……这是记者在采访李杰院士谈到学术研究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事实上,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本性的原始创新,很多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李杰院士特别鼓励年轻人在学术上独立创新,尤其鼓励年轻人对基本科学问题长期坚持、锐意创新。因为没有长期坚持,就不会有深入、系统的成果;没有锐意创新,...
10年、20年,30年……这是记者在采访李杰院士谈到学术研究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 事实上,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本性的原始创新,很多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李杰院士特别鼓励年轻人在学术上独立创新,尤其鼓励年轻人对基本科学问题长期坚持、锐...
10年、20年,30年……这是记者在采访李杰院士谈到学术研究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 事实上,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本性的原始创新,很多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李杰院士特别鼓励年轻人在学术上独立创新,尤其鼓励年轻人对基本科学问题长期坚持、锐意创新。因为没有长期坚持,就不会有深入、系统的成果;没有锐意创新,就不...
2025年1月8日,JRSE编辑部拜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名誉所长 李杰院士,围绕“随机动力学的内涵“、“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核心思想”以及“结构可靠性领域的关键问题”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李院士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
10年、20年,30年……这是记者在采访李杰院士谈到学术研究时,听到最多的关键词。 事实上,学术研究,尤其是根本性的原始创新,很多都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李杰院士特别鼓励年轻人在学术上独立创新,尤其鼓励年轻人对基本科学问题长期坚持、锐意创新。因为没有长期坚持,就不会有深入、系统的成果;没有锐意创新,就不...
李杰认为,科研环境的氛围对于科技工作者至关重要。他感受到了上海对科研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氛围越来越好,可以说是海纳百川,我感觉上海是最有希望产生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的一片土壤。”他这样评价上海的科研环境。在土木工程这一领域,李杰的研究重点在于工程防灾和城市安全。他深知工程安全对于城市生命线的重要性,...
“科学家精神最重要的是认识自然的奥妙,要实事求是,要坐得起冷板凳,要真真正正地为我们认识自然、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李杰在2024上海科技节接受上海科技采访时说。 李杰认为,科研环境的氛围对于科技工作者至关重要。他感受到了上海对科研的支持和鼓励:“...
李杰,195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2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1984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被丹麦王国奥尔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
8月16日,李杰院士工作站在上海建科集团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同济大学和上海市多个部门领导,以及上海建科集团的高层团队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事。 仪式上,上海建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吉杰向李杰颁发了院士工作站首席科学家聘书。随后,李杰与多位嘉宾共同为院士工作站揭牌,标志着这一科技创新平台的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