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江宏亮教授、吴新平教授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A Cosolvent Electrolyte Boosting Electrochemical Alkynol Semihydrogenation》的研究论文。Yuan Zhao、Jia Wang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李春忠教授、江宏亮教授、吴新平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在本文中,作者开...
华理李春忠团队,JACS! 测试云平台 议题太高端,我接不上话…… 近年来,可再生电力驱动的电化学选择性加氢技术已被证明能够用于可持续乙炔醇半加氢电合成乙烯醇,因为直接利用水分解产生的活性氢(H*)。 类似于热催化加氢过程,实现选择性-活性之间平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意味着高产品选择性很难保持在接近100%...
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团队在JACS上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二氧化碳电催化过程中,通过调控界面微环境,表面活性剂组装结构动态变化对电还原过程的显著影响,具体进展如下:表面活性剂组装结构的动态变化:研究者利用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解液添加剂。通过原位红外和拉曼光谱与分子动力学模...
2011年东京大学博士,随后在东大、UC-Berkeley和LBNL从事博士后。2013年回国独立工作,主要从事功能配合物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在Science, Nature Chem., Chem. Rev., JACS, ACIE等杂志发表论文90多篇。曾获日本化学会杰出讲席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等荣誉。 卢兴,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入...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和江宏亮等使用一系列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解质添加剂来调节商业碳黑(CB)催化剂在碱性电解质中的ORR选择性。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利用TMAB、BTAB、OTAB、DTAB及CTAB对CB进行了修饰。结果显示,加入微量表面活性剂(0.2 mM)后,H2O2的选择性大大提高。
基于此,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教授和江宏亮研究员将CO2和H2O在商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共还原作为一个模型系统,结合不同烷基链长度的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电解质添加剂。研究了偏置电位作用下界面微环境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图1. 表面活性剂在电气化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动态构型。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李春忠教授团队和刘洪来教授团队合作在电催化炔醇半加氢反应界面微环境调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Dopant- and Surfactant-Tuned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Enabling Efficient Alkynol Semi-Hydrogenation”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同时欢迎...
华东理工大学李春忠团队,最新JACS! 研究概述 通过电催化炔醇半加氢技术进行绿色电力驱动的烯醇电合成是传统热催化的可持续途径,其中电催化剂和电解液对半加氢化反应有着重要影响。在开发复杂的电催化剂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开发与工业催化剂结合的结构明确的电解液仍然是推动电催化炔醇半加氢工业化进程的一个具有吸引...
他和团队的成果对电催化剂与电解液的高效匹配具有重要价值。李春忠教授作为团队的领军人物,长期致力于低碳能源化工研究,已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和奖项。该研究的发现不仅推动了二氧化碳电催化领域的进展,也为理解并优化其他水相电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讯作者:江宏亮*,李春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背景】 对于电催化过程,电催化剂与电解液界面处形成一个特殊的限域空间,也被称为界面微环境,其组成和结构具有高度的外加电场依赖性,且受到催化剂结构和电解液组分的共同影响。 电催化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均通过界面微环境扩散到催化剂表面或本体电解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