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声,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学家,被赞誉为我国的“杂交小麦之父”。1931年,李院士生于山东淄博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经受旱灾饥荒,使得李院士深知粮食的珍贵。1948年,李院士考入山东农学院,从此走上小麦育种道路。1956年,本来分配在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负责牧草栽培工作的李院士响应国家号召,调往陕西...
其中,山东籍的李振声、黄宗德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许振超、张晋藩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李振声1931年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区南谢村,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的李振声与小麦打了一辈子交道。 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振声带领课题组成功育成小偃系列小麦新品...
李振声投入巨大精力和感情的“小偃小麦”终于研制成功,这款品种的小麦抗病毒性、抗病性、抗倒伏性能都大大优于已有的品种,因此赢得了各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因“小偃小麦”赢得众多赞誉的李振声没有沉迷于已有的功劳簿中,他完全没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打算,而是又投入下一个研究战场之中。 面对小麦种植改良工作中存在...
而李振声先生有这样的美称是当之无愧的。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遗传专家。与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并称为“南袁北李”。李振声先生1931年出生于我国山东省临淄市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当时还处于战争年代,那个时代的农民能够满足自家人的温饱都不是意见...
1951年,李振声以卓越的成绩从山东农学院毕业,并获得机会进入中国科学院,开始了他在小麦育种和栽培技术领域的深入研究。五年后,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大西北,这一待就是30余年。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小麦产区遭受“条锈病”的严重侵袭,导致产量大幅减产。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李振声勇于创新,提出通过杂交...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通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交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李振声就提出了走资源节约型高产农业道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观。他所秉持的“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小麦育种新方向已经成为育种界的共识,并成为农业973项目研究的重要指导原则。他带领课题组克服了小麦远缘杂交不亲和、杂种后代不育、疯狂分离等困难,将偃麦草的抗病和抗...
二、填空题10.李振声院士的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出了多个小偃麦品种。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A组B组C组P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γ...
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被授予2006年中国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之一是将偃麦草与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6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杂种后代“疯狂分离”。 (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