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李怀光消极怠工以来,朱泚就派使者联络李怀光,并许诺只要李怀光肯叛唐,他愿意分一半天下给李怀光。李怀光一直举棋不定,至此李怀光终于决定叛唐。之前李怀光派部下韩游瑰带兵到奉天协防保护德宗,此时李怀光给韩游瑰去信,让韩游瑰动手端了德宗的小朝廷,韩游瑰直接把李怀光举报了。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韩游瑰动手的消息...
李怀光逼迫德宗贬逐卢杞等人,心不自安,开始有背叛唐朝廷的想法。他屯驻咸阳二个多月,始终逗留不出兵。德宗屡次派使者催促,怀光总是推辞说士兵疲惫不堪,要好好休息,等待时机。李怀光部下将领也好几次劝他进攻长安,怀光仍然拒绝,并开始与朱泚秘密联络。这时,德宗已令李晟所率军队都移驻咸阳,总归李怀光统辖。...
兴元元年(784年)二月,唐德宗李适下旨,加封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为太尉,还赐给他免死铁券。按理说,李怀光应该感恩戴德,然而他却很生气,还将皇帝赐予的铁券扔到地上,愤愤地说道:“凡疑人臣反,则赐券。今授怀光,是使反也!”之后,李怀光起兵叛乱,对唐朝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那么,李怀光为何要叛乱呢?一、...
唐朝的大功臣李怀光也造反了。唐德宗和李怀光是越弄越僵,矛盾不可调和。双方一直在互相消耗。正如李怀光所预料的,公元785年6月朝廷也没有钱了。负责向军队提供粮饷的财政官员们纷纷请求唐德宗赦免李怀光。时任凤翔节度使的李晟得知情况之后,立刻上书提出了五条不可赦免李怀光的理由,并主动要求发兵两万讨伐李怀光。七...
朝廷之选中李怀光任使,很可能是看中他“性粗厉疏愎”,特别是“勇而无谋”的特点。对朝廷而言,用一个晦迹韬光、雄才颇具的将领控制朔方军远比一个勇猛有余而韬略不足的将领更有威胁。朝廷一方面用他们参与镇压、征讨叛乱的藩镇,同时也担负防边戍守的重任。这是李怀光被选择接替崔宁的缘故。果然,李怀光马上就...
1. 李怀光刚愎自用 建中之乱发生以后,唐德宗就被叛军困在奉天城之中,不过庆幸李怀光带兵征讨,成功地把唐德宗救出来。脱困的唐德宗十分信任李怀光,所以对李怀光大加赏赐。偏偏李怀光只是一个武夫,领兵打仗还可以,在朝廷为官就不行。李怀光凭借自己救驾有功,在朝廷上指手画脚,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有功劳、有能力...
后来,唐德宗即位,免去了郭子仪的副元帅之位,并把郭子仪管辖的地区封给他手下的将领管辖,而李怀光一次就担任了朔方节度使一职。前文说过,节度使只有十个,而李怀光能够成为其中之一,也证明他是有能力的。后来,陇右节度使朱泚叛乱,唐德宗为了躲避叛军,逃到了奉天这个地方(今陕西乾县)。朱泚叛乱之后,先是杀害...
简述唐史:历经4年李怀光之乱被平定,唐德宗调整藩镇政策 关键词:建中之乱、燕八八改姓李氏 前因:建中之乱 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唐德宗本想削藩,但藩镇反叛,为乱多年。后果 燕八八改姓李氏:785年,李怀光之乱平定后,朝廷命李怀光外孙燕八八改姓李,名为李承绪,继承李家香火。过程始末 一、李怀光自...
783年,泾原兵变爆发。朱泚占据长安称帝。唐德宗逃至奉天避难。李怀光率兵打败朱泚救了这个唐德宗一命。然后李怀光坚决要求诛杀奸相卢杞。但卢杞是唐德宗的亲信,怎么可能杀呢?于是李怀光就与皇帝逐渐产生了矛盾,而且这个矛盾是越来越深。李怀光冲冠一怒,开始造反。他率军占据河中。公元784年,朱泚败亡,长安光复...
冯河清的遭遇,正是当时无数寒门武将的真实写照。没背景、没靠山,只能靠“忠义”二字在乱世中苟延残喘。李怀光反心渐露,德宗赶紧派冯河清去守泾州。这哪是什么重用,分明是让他去送死!泾州孤城一座,正好成了朝廷和藩镇角力的牺牲品。李怀光屯兵咸阳,离长安一步之遥,却按兵不动,反而要求德宗罢免宰相卢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