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食管癌治疗是否有不做手术从而保器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机会? 李志刚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 中国的围术期治疗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特别是在食管癌领域。这得益于中国在免疫治疗药物研发及扩大获取渠道、提高可及性的不懈努力。既...
李志刚教授指出,preSINO 试验是一项专为亚洲 ESCC 患者设计的前瞻性多中心诊断队列试验,该试验的一大亮点在于引入了微小残留病灶(MRD)评估策略,显著提升了 nCRT(CROSS 方案)后疗效评估的精准程度(如图 2)。 图2. preSINO 试验设计(来自讲者幻灯) 食管癌患者通常在新辅助治疗结束后 4-6 周内进行手术评估。而在本...
10月12日,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食管亚专科主任李志刚教授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管癌个体化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Progenitor-like exhausted SPRY1+CD8+ T cells potentiate responsiveness to neoadjuvant PD-1 blockade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耗竭前体SPRY1+...
李志刚食管癌治疗MDT专家团队团队介绍 团队擅长: 食管癌治疗 为您提供多角色全方位照护 医生助手特长 患者随访,热点问题解答,新辅助治疗跟进团队领衔专家 李志刚 主任医师 副教授 上海市胸科医院 胸外科 病友推荐度:4 (近两年) 团队其他成员(1人) 刘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放疗科 ...
2023年10月12日,国际顶尖肿瘤学期刊《Cancer Cell》(2023影响因子IF=50.3)在线发表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团队题为 “Progenitor-like exhausted SPRY1+CD8+ T cells potentiate responsiveness to neoadjuvant PD-1 blockade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耗竭前体SPRY1+CD8+ T细胞增强食管鳞癌对新辅助免疫...
近期,由上海市胸科医院李志刚教授和刘俊教授团队牵头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多站淋巴结转移的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的II期研究(NICE研究)”取得初步成功,30天手术死亡的病例数为0,R0切除率为100%,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达45.4%,这一出色结果为食管癌免疫新辅助治疗增添了有力新证据。
李志刚教授 很多人对于吃火锅、麻辣烫等会不会导致食管癌持有疑问,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在爱吃火锅的地区未观察到食管癌的高发。 实际上,食物虽然也会影响食管癌风险,比如爱吃腌制食物或者黄曲霉素含量高的食物,有可能会造成食管癌的高发,但随着大家饮食卫生的改善,这些因素的影响基本可以被剔除了。
这一研究成果填补了食管癌免疫治疗细胞分子机制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临床转化意义与前景,将为探索更精准有效的食管鳞癌免疫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和新方向。李志刚教授等共同开展的这项前瞻性转化研究成果发表于Cancer Cell研究背景食管癌是全球第七大癌症死亡相关病因,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约占所有病例的90%2,3。近60...
李志刚教授指出,分层治疗的实质是根据肿瘤的分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特别早期的食管癌,尤其黏膜内的肿瘤,大多行内镜下黏膜切除,这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内镜治疗手段。因为这种病灶通常只局限在黏膜层,就像局限在墙壁表面的“墙皮”上一样,通过内镜把这一层墙皮剥下来,就能达到理想的疗效。如果肿瘤侵犯得再深些,比如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