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49年,抗战胜利,萧月华才终于与儿子团聚。她毅然选择了留在军队,将儿子送入军校就读。从此,母子两人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轨。与萧月华相比,李丽莲和儿子李启明的处境则好过一些。1939年,李德离开延安时,李丽莲已有了一定的积蓄。她将这些钱财悉数用于抚养儿子,并在延安从事一些文艺活动谋生。虽然生活拮据,但李...
在李坚贞的安排下,李德和萧月华在河边的一次偶遇中相识了。李德立刻被萧月华散发的东方女性韵味所吸引,纷纷恭维起了对方。 不久后,领导为李德和萧月华举行了婚礼,尽管萧月华内心忧虑重重,但在婚礼上,她依然尽力表现出笑容。然而在微笑背后,她心里藏着忐忑与不安。 李德和萧月华的婚礼盛大举行,许多中央领导都来到...
李德对萧月华没有留恋,对孩子也没有什么感情,很少去看孩子。1939年李德离开中国后,这对父子更是形同陌路,从此没有任何联系。 与李德离婚后,萧月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婚姻产生深深的恐惧感,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再嫁,和儿子宁宁相依为命。 没有婚姻的羁绊,萧月华把除了照顾孩子之外所有的时间都用到了工作中...
1933年,经过组织批准结婚,婚后两人过得也是十分甜蜜,萧月华还为李德生下一个儿子,但随着时间一长,矛盾就逐渐增多。 因为李德是德国人,中西方文化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李德骨子里有那种德国人浪漫的情怀,而萧月华则是中国传统女性,对于婚姻来说,追求的是安稳、朴实。 这就导致两人在婚姻的问题上观念不同,并且萧月华...
毛主席一直以来作为旁观者自然也清楚李德对待萧月华的态度,最终在毛主席的帮助下,终于结束了这场苦涩的政治婚姻,并将儿子交给萧月华抚养。 李德在办理完离婚手续后便迅速决定和李丽莲结婚,李丽莲在这段时间的来往中也对李德含有情愫,再加上她看中了李德在党内的待遇和身份,于是也就同意了这份婚事。
面对地位的突然变化,李德心中产生了巨大的落差。而对于这一切的怒火,他只能发泄在妻子萧月华身上。 组织领导看在眼里,也明白李德的为人,于是在一九三七年同意了离婚的申请,儿子交由女方抚养。 离婚后的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萧月华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继续跟随组织进行抗日活动,在战争中,她多次向妇女宣传革命思想,...
在之后的二人接触中,李德向萧月华诉说着自己对革命的看法以及在苏联时期学到的军事知识,渐渐地,萧月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认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加之二人都有着对共产革命的信仰,萧月华也最终接受了李德,二人于一九三三年由组织批准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