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待问(1603~1645),字存我,号远峰,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竹冈里,时属上海县长人乡十六保十六图,今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灯塔村李家阁,明清鼎革之际松江府民众守城抗暴斗争殉难者之一。 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尤善行草书,远宗二王,近受董其昌影响,书风恬淡清新。为官多年,深受乡里百姓爱戴。
李待问所属分类:书法家简介李待问(1603-1645)字存我。明松江府华亭县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书法笔力遒劲,字体秀逸,行书可与董其昌媲美。著有《玉裕堂存稿》。 李待问《草书七言绝句诗轴》 下一篇:刘重庆 上一篇:刘基...
李待问[明代] 广东海南人,字葵孺。万历间进士,累升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天启间魏忠贤生祠遍吴中。待问抵南京,置生祠不顾,诣孝陵毕即疾驰履任。崇祯间官至都御史。有诗文集。 (0) 黄金台 [明代]李待问 碣石荒台古,悠悠敞客心。马应酬白骨,士亦恋黄金。
李待问,字献衷,号葵孺,万历十年(1582年)出生于工商业发达的广州府南海县(今广东佛山)。李待问家族世居栅下铺天官坊,是当地冶铸业的翘楚。虽出身地方豪族,但李待问是其父的少婢所生,而且还是遗腹子,故而不得家族宠爱。李待问幼时家中一贫如洗,幸得乡邻帮助,勉强度日。他天资聪敏,过目不忘,邻居老少皆称其为神童...
李待问家族墓地,始建于明隆武年间,见证了李待问一生的辉煌与牺牲。李待问(1602-1645),这位崇贞癸末年的进士,以其卓越的文采和书法技艺闻名。在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他招募了数千壮士,誓死守卫郡城,与清兵在春申浦展开了激战。🏹然而,历史的残酷无情,清兵最终破城,李待问英勇就义,享年仅43岁。如今,他的墓址已...
抗清义士 | 李待问(?~1645年)李待问,上海县竹冈李家角(今本县萧塘乡鸿宝村)人。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擅长写作与书法。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到松,有百户问他:“闻君读烂四书,今作如何打算?”答:“为臣死国,常事也。”百户欣然说:“君能如此,我先断头以待。”说毕自刎。后家人劝...
越台 其一 明代:李待问 海色晴分映远空,野棠笼翠故山中。葡萄祇道骄秦尉,扶荔曾闻筑汉宫。 鸿雁影沉沧屿月,鹧鸪啼咽绿杨风。歌尘不惹千秋恨,赢得高台挂夕风。 婉约,中秋节,月亮 咏史 其四 明代:李待问 汉相嘘遗鼎,艰危事匪躬。应知有巨手,何必论成功。 千古君臣际,三分策虑中。空馀出师表,泪洒...
《语别沙阳父老》是李待问的一首深情告别之作。全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沙阳父老告别时的复杂心情。首联和颔联通过描绘诗人的漂泊和孤寂,以及年轻时的挫败,为全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颈联则以沙洞和洛江的景物,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哀伤。尾联则以桃花依旧绽放的景象,寓意着未来的希望和美好。此诗...
明·李待问 认证:明代书法家、官员 简介: class="ql-align-justify">李待问(?—1645)字存我,南直隶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奉贤区西渡镇鸿宝村)人,崇祯十六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在抵御清兵时被杀害。工文章,兼精书法,尤善行草书,远宗二王,近受董其昌影响... 全部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