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应祯「信札尺牍」 李应祯(1431-1493),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工书法,善楷、行、草、隶诸体。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书法平正婉和,后...
明 李应祯 行书致沈周信札 局部 他是祝允明的岳父,文征明的书法老师。22 岁时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在晚年告诉他,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并向文征明论述了书法上的很多道理。然而,尽管李应祯在书法界有着如此卓越的成就,但他的作品却屈指可数。为什么这位书法大家的作品传世少呢?据说,李应祯...
”李应祯成化元年为中书舍人(从七品),因秉性耿直不会阿谀奉承,仕途升迁较慢,成化十四年明升暗降为南京兵部员外郎(从五品),实被踢出北京政要圈子。成化二十二年升南京兵部郎中(正五品),年近六十岁的李应祯见前途无望有退休之想,适宪宗去世孝宗继位,在至交们的努力举荐下,弘治元年转南京“尚宝司卿”,...
#书法家#李应祯,文征明的书法老师,祝允明的岳父。是吴门核心人物们的长辈。李应祯在晚年告诉文征明,说自己学习书法四十年才开始有所得。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少卿(李应祯)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篆、楷亦俱入格,尤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现在,最常见的是楷、行、草。李应祯《行书致...
明代李应祯行书札页,上海博物馆藏。李应祯(1431-1493),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改字贞伯,号范庵,江苏苏州人。生长于南京,多游寓宜兴,中年始返苏州定居。好古博雅,尤尚气节,颇负时誉。书法篆、楷皆入格,行草遒劲隽秀。因曾任中书舍人,书法受台阁体影响,在远离政治中心后,逐渐对书法有了更深的...
历史上记载李应祯有《李氏遗集》传世,今查无存,故其收藏及交游活动仅能通过题跋和友朋的只言片语反映,《匏翁家藏集》中记录李应祯收藏宋文同《画竹卷》和文天祥《过小青口诗》帖等,《清河书画舫》中记载锡山华氏藏松雪斋行书《归去来兮辞》有李应祯赏鉴题跋,李应祯为官近三十载,...
李应祯《行书致惟颙札》 他博学好古,尤擅书法。丰坊《书诀》称其“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朱谋垔《续书史会要》称:“少卿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 35岁即入太学成为中书舍人的李应祯,其早期书法必在台阁体范围之内,所以王世贞跋《三吴楷法二十四册》称其“行笔皆赵吴兴...
李应祯(1431-1439)初名甡,以字行,更字贞伯,一名维熙,一名维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1453)举乡试,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官至太仆少卿。真书学欧阳询、颜真卿,得蔡襄用笔之法。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少卿书真行草隶,皆清润端方,如其为人。”篆、楷亦俱入格,尤能三指尖搦管,虚腕疾书。他是文征...
李应祯·明 寂寂柴门草色新,深深云树鸟啼春。 夕阳西下东流急,不见沙头唤渡人。 和丘时雍太守 李应祯·明 解印归来草结庵,逢人便欲口三缄。 鬓将半秃宁忘世,骨未全消尚畏谗。 别墅贮春常载酒,晴湖泛月不张帆。 年时种得梅千树,要看花开雪满岩。 东禅寺 李应祯·明 松杉满院风,瓜豆一篱绿。 不...
李应祯明1431 — 1493 已收录作品2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1—1493【介绍】: 明苏州府长洲人,一名甡,又名应熊,字贞伯。景泰四年举人。入国子监。成化间以善书选为中书舍人,诏命写佛经,抗疏谓只闻有九经,不闻有佛经。弘治初历太仆少卿。善文词,甚负时誉。好古博学,篆楷俱入品格。卒之日,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