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46校友)和同事们在机器交互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基于国产大模型,研发了“群聊式”无人机控制框架,给每架无人机装上了大脑,让无人机集群在语言沟通中动态协同,实现了开放环境...
近日,2021年度第十八届“王大珩光学奖”评选结果揭晓,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入选,这是西部高校教师首次获得该奖项。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光电与智能研究院(iOPEN)院长、首席科学家。光电与智能研究院面向“临地安防”场景,致力于智能光电、多模态认知计算、涉水光学等领域人才培养以及科技...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光电与智能研究院李学龙教授和同事们在机器交互方面取得创新进展:基于国产大模型,研发了 “群聊式”无人机控制框架,给每架无人机装上了大脑,让无人机集群在语言沟通中动态协同,实现了开放环境下“人机”和“多机”的对话交互,打破人类和机器的交互壁垒,进一步拓展了临地安防的应用场景。超强...
李学龙是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关注高维数据的智能获取、处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在“临地安防”(Vicinagearth Security)等应用系统中发挥作用。2011年入选IEEE Fellow,并是首位当选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执委的大陆学者。AI 科技评论对《多模态认知计算》一文的要点作了概括,并沿该方向与李学龙教授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
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的《人工智能伦理计算》一文,全文 34 页探讨了伦理可能的度量方式,尝试建立 AI 伦理的定量计算框架,指出伦理计算将是促进技术伦理实践的关键交叉领域和构建伦理规范的重要基础工具,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伦理计算,是否能成为突破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困境的...
西北工业大学李学龙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的《人工智能伦理计算》一文,全文 34 页探讨了伦理可能的度量方式,尝试建立 AI 伦理的定量计算框架,指出伦理计算将是促进技术伦理实践的关键交叉领域和构建伦理规范的重要基础工具,希望能够引发更多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思考。伦理计算,是否能成为突破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困境的...
近日,2023年国际先进人工智能协会新入选会士名单公布,我校9406校友李学龙入选。 李学龙(9406)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李学龙(9406),1994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光电与智能研究院(iOPEN)院长、首席科学家。此前,他曾任中...
其中,共两位华人学者入选,分别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李学龙、清华大学的唐杰。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周志华是第一位人工智能领域三大主要学会 IAPR、ACM与AAAI Fellow的大陆学者,而李学龙是第二位。 AAAI 是国际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Fellow 是该学会给予会员的最高荣誉,仅颁给对人工智能做出「非同寻常的卓越贡献者...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的李学龙教授在《中国科学:信息科学》期刊上发表了《多模态认知计算》一文,以“信容”(Information Capacity)为依据,建立了认知过程的信息传递模型,提出了“多模态认知计算能够提高机器的信息提取能力”这一观点,从理论上对多模态认知计算各项任务进行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