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疑古派的研究成果在破除“唯古是信”的传统观念、对历史经典开展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学术不可能独立于时代,当一种治学理念背负上学术之外的重任时,就很容易造成混乱。1992年,李学勤在题为“走出疑古时代”的演讲中说:“从晚清以来的疑古思潮基本上是进步的,从思想来说是冲...
1992年,李学勤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围绕这个口号,他也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使得“走出疑古”成为了一种思潮,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前,顾颉刚等“疑古派”对中国古典文献表示彻底质疑,他们把从三皇五帝讲起的中国五千年历史砍了一半。
李学勤有一个著名口号“走出疑古时代”,他围绕着这个口号,还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这些命题在学术界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学者也认为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妨碍了他在古史学研究...
李学勤有一个著名口号“走出疑古时代”,他围绕着这个口号,还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这些命题在学术界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有学者也认为他与官方意识形态走得太近,轻信古书伪史,菲薄古史辨学派,囿于立场成见,妨碍了他在古史学研究...
我曾经说过,“疑古思潮是对古书的一次大反思,今天我们应该摆脱疑古的若干局限,对古书进行第二次大反思。”[19] 这就是我大胆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原因。 原载陈明主编:《原道》(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注释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1期,第48页。
李学勤:谈“信古、疑古、释古” 摘自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江西教育出版社2025年1月。旨在知识分享,如涉版权问题,联系小编删除。 前几年我应邀在一次小型学术座谈会上做了发言,后经友人整理,发表在《中国文化》第7期上,标题为“走出‘疑古时代’”,后来辽宁大学出版社印行我的小书,书名便移用了这个题目。
李学勤于1994年在《谈“信古、疑古、释古”》一文中便阐明了自己勇于“走出疑古时代”的底气,那就是当时新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的简帛书籍。李学勤认为,疑古派的怀疑精神是无可厚非的,但“以古书论古书”终究不能跳出书本,相比之下,出土的新材料可以成为史学家对古书重新深入审查的契机。
今天的学术界,有些地方还没有从“疑古”的阶段脱离出来,不能摆脱一些旧的观点的束缚。在现在的条件下,我看走出“疑古”的时代,不但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了。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李学勤卷 华夏出版社 目录 第一编不可低估的中国古代文明 走出疑古时代与古史重建 ...
这就是我大胆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原因。 注释: [1]《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1期,第48页。 [2]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第497页,人民出版社,1992年。 [3]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第61页,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1992年,李学勤提出了“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围绕这个口号,他也提出了“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对古书的第二次反思”、“重写学术史”等相关命题,使得“走出疑古”成为了一种思潮,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此前,顾颉刚等“疑古派”对中国古典文献表示彻底质疑,他们把从三皇五帝讲起的中国五千年历史砍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