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直是冲锋在前的旗手。他们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自强不息的光辉之路,启蒙民众思想,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因为性格经历不同、人生理想相异、政治立场分歧,曾经产生过冲突、疑惑、分离。开路先锋 1905年9月24日,北京正阳门车站突然发出...
1919年5月4日下午,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发动下,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思想先锋,积极呼吁学界、商人、劳工等社会各阶层,共同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亲日派北洋政府。 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发文向外界披露消息,积极组织、带领学生进行示威游行,领导北京工人声援学生,...
随着新文化运动深入推进,在思想启蒙上取得成功,国民觉悟,陈独秀、李大钊等倡导新思想一派与北洋政府的矛盾渐深,尤其是北洋政府主张签订巴黎和约,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动学生运动坚决反对后,主张做学问且拒绝学问和政治夹杂的胡适与主张付诸行动改造社会而不是通过说说写写改良社会的陈、李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陈独秀因...
之后,陈独秀和李大钊也先后再次跟胡适辩论,希望他能像蔡元培提倡的那样,兼容并蓄,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不要只沉浸在自己的学术研究里,要站出来斗争,但胡适还是坚持明哲保身,没有跟大家一起开展激烈斗争。所以不久后,在北大红楼里,胡适听到陈独秀说“共和死了,我不会死”时,他哭了,知道陈独秀不仅要大淡政...
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直是冲锋在前的旗手。他们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自强不息的光辉之路,启蒙民众思想,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因为性格经历不同、人生理想相异、政治立场分歧,曾经产生过冲突、疑惑、分离。
在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一直是冲锋在前的旗手。他们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寻找自强不息的光辉之路,启蒙民众思想,一起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友谊,同时也因为性格经历不同、人生理想相异、政治立场分歧,曾经产生过冲突、疑惑、分离。
新华网北京9月18日电(记者魏梦佳)“思想之光——陈独秀、李大钊、梁启超等致胡适等信札手迹展”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该馆重要藏品——陈独秀、李大钊、梁启超等致胡适等人的26通74页信札,反映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的追求与探索,是新文化运动史和中共党史的重要研究资料。
1919年6月,在散发《北京市民宣言》传单前夕,陈独秀把胡适、李大钊叫到家中喝酒,言明要广泛印发《北京市民宣言》,发动民众抵制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此时倾向于签订和约的北洋政府已对游行学生采取逮捕、关押等强硬措施,而且很想抓到领头羊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因没有确切证据不敢轻举妄动,若陈、李真到街头上...
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不断探索中觉醒,他们力图改造国民性、冲击封建旧思想和旧传统以求得思想解放.为此,他们发起了( ) A. 洋务运动 B.
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