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历 2003-09至2006-06,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理学博士,导师:李玉良研究员 1998-09至2001-06,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工学硕士,导师:李晖教授 1994-09至1998-06,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理学学士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 2019-10至现在,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2016...
石墨炔(GDY)多层膜显示出与堆叠样式相关的物理性质;因此,控制纳米结构的堆叠方式对于在电光器件中利用其电学、光学和传输特性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勇军 报道了用具有不同空间位阻的取代基修饰的纳米石墨炔的组装,以调节堆叠方式。作者发现π堆积聚集体受到周围取代基和底物的影响。甾体六萜苯基取代的纳米GD...
通讯作者为李勇军研究员。 通讯作者简介:李勇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后。近年来主要从事二维碳石墨炔的化学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
招生方向纳米材料与器件 教育背景 2010-09--2015-0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博士学位 2006-09--2010-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士学位 工作简历 2019-03~现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副研究员 2018-09~2019-02,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项目聘用 2018-03~2018-08,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5-07~2018-03,中国...
胡桂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玉良院士团队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二维碳材料光催化分解水。 李勇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后。近年来主要从事二维碳石墨炔的化学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在Nat. Commun.、J. Am...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勇军研究员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ynthesis of a Wheel-Shaped Nanographdiyne”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轮状纳米石墨炔(nanoGDY)的合成。化学所博士研究生胡桂林为论文第...
通讯作者李勇军: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后。近年来主要从事二维碳石墨炔的化学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Rev.、Acc. Chem. Res.、Adv...
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玉良院士团队于2010年首次制备。相比于其他碳材料,石墨炔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1)石墨炔中存在狄拉克点,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2)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可在石墨炔骨架上均匀引入杂原子(N、S、F、Cl等),调控其能带结构;(3)石墨炔有均匀分布的孔洞结构。因此,石墨炔在光电催化、能源转化...
李勇军,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8年于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方向为碳基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和性质及光电应用,包括二维碳材料的合成、非共价超分子自组装等。 ...
石墨炔(GDY)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碳纳米材料,由sp和sp2碳原子构成,于2010年由李玉良院士团队首次合成。GDY中的C≡C三键具有高度的化学活性,然而合成、分离与结构表征一直是制约这类材料发展的关键问题。近日,李玉良院士团队的李勇军研究员通过调节生长参数,探索出一个重复性好、产率高、易控制的石墨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