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孙机先生对石岩里9号墓的带扣上金珠的焊接工艺解读,李倕墓冠饰上的金珠极有可能是汞还原法焊接而成,即用金汞剂制成的泥膏将金珠固定在饰片表面,通过加热使汞蒸发,关于金汞剂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虽为丹术理论但从中可明确汞的特性,《抱朴子·金丹》中云:“丹砂烧之成水银,...
之所以李倕墓特殊,就是在墓中出土的李倕冠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鉴于李倕墓的完整性和出土遗物材质种类的多样性,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联合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保护局、美茵兹罗马-日尔曼中央博物馆、慕尼黑工业大学等,共同开展李倕墓出土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研...
【李倕公主冠饰】 唐宗女李倕,字淑娴,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后人,病卒于开元24年(公元736年),时年25岁。 2001年11月至2003年6月,考古人员在西安(西安理工大学曲江校区校园内)发现李倕墓,当时棺木已朽,尸骨尚...
【转帖】唐代李倕公主..看了beard6666的【衣锦媚行】精华帖,想起来前段时间看到的唐代公主金冠,搜索高清图片未果,看到新浪博主“撷芳主人”的博文介绍详尽,呵呵,偷懒了,搬过来!
专家们在发掘过程中,共出土了古墓葬达186座,其中唐代墓葬就有140余座,而这些唐代墓葬中最惹人关注的就是李倕墓,李倕是唐高祖李渊五代孙女,李倕的丈夫为宣德郎、直弘文馆学士候莫陈。候莫陈当出自鲜卑系统,宣德郎为正七品下的文散官(无任所之官),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教授。
清理头骨时发现似戴有华丽的冠饰,由于层位复杂,现场无法精确清理,于是采取打石膏包的方法予以整体提取,在室内经长达两年的仔细清理,其复杂的结构得以完整揭示。修复后的冠饰重约800克,高度42厘米,材质有金、银、铜、铁、玛瑙、珍珠、琥珀、绿松石、玻璃、螺钿等,代表了当时复合材料制品的最高工艺水平。
陕西考古博物馆:10件必看镇馆之宝 (下集)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全国首家考古学科的专题博物馆,展出文物精彩纷呈,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考古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第一件 李倕冠饰 【唐】第二件 蒲城洞耳村壁画墓 【蒙元】第 - 原平的文化之旅于20240908发布在抖
摘要: 李倕墓出土的金冠及配饰结构复杂,装饰奢华,工艺技术高超,为历史所罕见的工艺精品,其中所应用的金珠焊缀工艺使饰品光彩熠熠,本文通过对李倕墓出土文物的金珠焊缀工艺的结构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推演其所应用的详细工艺流程,为研究同类工艺技法提供工艺技术参考.关键词:...
国色芳华 | 李倕冠饰后国内复原的两顶唐冠裴氏冠饰的主人裴氏为齐王李元吉的外孙女,其夫阎识微为唐工部尚书阎立德之孙,两人均生于名门望族。裴氏冠饰出土于西安唐代阎识微夫妇墓,或为皇家御赐。冠饰材料有铜、金,也有玉质、绿松石、珍珠等,饰件多用捶打工艺,并发现了表面鎏金的铜珠。《国色芳华》何惟芳蒋长扬...
李倕墓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饰片使用了金珠装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杨军昌先生等人曾对李倕墓冠饰金珠做过显微观察,根据测量结果可以看出:金珠饰件中边缘的金珠较大,直径在300~350μm之间,饰件中间部位装饰的金珠直径相对较小,直径在110~280μm之间⑤。可见饰件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