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我虽然出生在工人家庭,但少年时期,很多时间都是在姥姥的村庄里度过的,我就是一个“小脏孩”,一手挎着草筐,一手拿着铲子,在乡野里跑来跑去,成为一个“编外”的割草孩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认识了平原上各种各样的草。到了中学时代,我下乡当知青,成了一个地地...
李佩甫 每次谈到读书,李佩甫都由衷感恩。他说:“是读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回望佩甫写作之路的开端,确实如此。1976年,佩甫技校毕业,顺理成章地被分配到许昌市第二机床厂。可是,这个刚当上工人的青年,却在年底写个短篇,寄给了《河南文艺》。虽然,修改后的稿子未被刊用,但佩甫的写作热情却鼓胀起来,一...
李佩甫:我写作比较讲究文学情绪,一定要找到语言行进的方向,也就是作品开端的第一句话,才能顺着这个情绪走下去。写《生命册》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第一句话,我把已经写好的8万字全部废掉。然后就去下乡当知青的地方,住了三个月,重新去熟悉那片地域,才有了“我是一粒种子”的开端。草地:您觉得写作中最...
李佩甫简介:李佩甫 ,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许昌市文化局创作员,《莽原》杂志编辑、第二编辑室主任,河南省文联、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作协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
李佩甫近照 李佩甫,生于1953年10月,河南许昌人。曾任《莽原》杂志副主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等职。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羊的门》《城的灯》《生命册》《平原客》《金屋》等长篇小说。2015年凭作品《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他,也是“春风悦读榜”第一届的白银图书奖(虚构类)大奖得主(...
导读:在李佩甫看来,文学是社会生活的沙盘,要想写好小说,首先要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挖口深井。 李佩甫: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就如“高密乡”之于莫言一般,大多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茅盾文学奖得主李佩甫则常言,“平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写作领地”。
李佩甫在《平原客》中,写的是一个特定地域的精神生态,同时依然探讨的是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资本”的力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资本”的力量正在一步步显现。这不是哪个人的问题,而是全民性的。过去,我们只是在理论上批判“资金本主义...
在访谈中,李佩甫谈到了自己创作《生命册》的过程,有三个数字让人印象深刻:50年、8万字和一句话。这部作品,李佩甫写了3年,而准备时间却长达50年;最开始已经写好的8万字,只因没找到那句界定语言和情绪走向的开篇第一句话而全部废掉。为了找到这一句话,李佩...
“写这个长篇时,我认为中原这块土地是一块‘绵羊地’。”李佩甫解释道。作为河南人,他了解河南人,了解中原文化精髓和历史渊源。“中原这片土地上的人,是是最听话,最老实的人,中原文化,是含蓄、最包容,也最具感化力的文化。”李佩甫如是概括,这就是“绵羊地”之所指。“《羊的门》写的是以忍和韧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