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吸附位点和动态门打开。 穿透实验。为了评价JNU-3a对C3H6/C3H8混合物的分离能力,进行了动态柱穿实验,在JNU-3a样品(1.4 g)填充柱上,等摩尔C3H6/C3H8混合物以1.0 ml min-1和303 K的流速流动(图5a)。在一次吸附-解吸循环中,从1kg JNU-3a的等摩尔C3H6/C3H8混...
近日,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宁国宏/李丹教授团队以暨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于2024年01月03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上发表了题为“Reversible modulation of interlayer stacking in 2D copper-organic frameworks for tailoring porosity and pho...
7月21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暨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首届博士研究生曾恒为论文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丙烯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年产量超过1亿吨。丙烷裂解生产丙烯是工业界重要的技术路线。然而,这一...
2021年7月21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丙烯/丙烷高效分离的最新研究成果,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曾恒为这一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丙烯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年产量超过1亿吨。丙烷裂解生产丙烯是近年来工业界新兴的技术...
暨南大学陆伟刚/李丹《Nature》:丙烯/丙烷分离新突破 2021年7月21日,暨南大学超分子配位化学研究所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发表了题为“Orthogonal-array dynamic molecular sieving of propylene/propane mixtures”的论文,报道了首例通过正交阵列动态分子筛分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JNU-3a,可以分离出...
2021年7月21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丙烯/丙烷高效分离的最新研究成果,暨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曾恒为这一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 丙烯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年产量超过1亿吨。丙烷裂解生产丙烯是近年来工业界新兴的技术...
Nature:陆伟刚/李丹团队的丙烯/丙烷分离研究新突破 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广东省功能配位超分子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教授陆伟刚/李丹团队在丙烯/丙烷分离研究方面实现新突破。相关研究7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离机制——正交阵列动态筛分,在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一类具有...
1降低血脂 银杏叶片泡水喝能够帮助人体的器官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银杏叶中含有一些黄酮类、双...
7月21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暨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首届博士研究生曾恒为论文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丙烯是全球产量最高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年产量超过1亿吨。丙烷裂解生产丙烯是工业界重要的技术路线。然而,这一...
南都讯 董晓妍 实习生马欣瑞 通讯员苏倩怡 7月21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陆伟刚教授和李丹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Orthogonal-array dynamic molecular sieving of propylene/propane mixtures》,暨南大学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首届博士研究生曾恒为论文第一作者,暨南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