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德舆寓居阳羡期间,曾游览玉女潭,称玉女潭为“阳羡胜境,以此为首”。另有诗作《周平西墓》:“英威今寂寞,陈迹对崇丘。壮志清风在,荒坟白日愁。穷泉那复晓,乔木不知秋。岁岁寒塘侧,无人水自流”传世。 生 平 权德舆(759-818年9月30日),字载之,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包全村)人。其家世...
《月夜江行》是权德舆在外旅行期间的作品。当时,权德舆可能因公务或其他原因远离家乡,独自一人乘船行于江上,面对着月夜的美丽景色,不禁勾起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在唐代文人士子中非常普遍,因为他们经常需要因公外出,长期与家人分离。开篇两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独...
“寄言赫曦景”里的“赫曦”二字,如《列子·汤问》中追日的夸父。但权德舆笔锋一转,用“今日一阴生”完成转折。这暗合《周易·复卦》“七日来复”的深意,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开篇所言:“物盛而衰,固其变也。”诗人以夏至为镜,照见的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对开元盛世后安史之乱的历史反思。在这...
未及弱冠,权德舆便以文章著称诸儒间,这与他的勤奋苦学是分不开的。而且权氏家族家风纯正,他的父亲以德行节操赢得了时人的尊重,这些都给权德舆的顺利成长及仕途上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凭着自身的聪慧及家族名望的影响,权德舆的仕途一帆风顺。建中二年(781),权德舆应杜佑征辟,赴江淮地区任水路运使从事,途...
权德舆(759-818), 唐代文学家,大臣。字载之,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省秦安县东)人,家于润州汝山(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子。未冠,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知贡举。宪宗元和初,历兵部、吏部侍郎,坐郎吏误用官阙,改太子宾客。
权德舆(759年-818年),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居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 2条名句►395篇诗文 纠错 权德舆的诗文
诗歌是权德舆成就最高的,在中唐成就非凡,诗文含蓄蕴藉,朴素自然,独步当时,人人心服。据悉,大诗人文学家皎然、韩愈对其极为推崇,南宋诗论家及诗人严羽更是认为权德舆可以与元稹、韩愈、白居易相提并论。读权德舆的诗,句式并非华丽,他用文字展现出质朴的一面。另外,权德舆的诗很少见到典故,用最平时的语言...
权德舆(759—818),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政治上,官至宰相,秉公持正,励精图治;文学上,著述丰厚,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行世,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时人誉之为“文坛宗师”“一代宗匠”。纵观其一生,其政治作为遮盖了其文学光环。无论如何,权德舆都是一...
权德舆仕宦显达,并以文章著称,“如朱门大第,而气势宏敞”,文风儒雅,尚理弘博,其诗以五言居多,“词致清深,华彩巨丽,言必合雅,情皆中节”,被南宋词论家严羽认为有盛唐之气。 这首《二月二十七日社兼春分端居有怀简所思者》诗为权德舆在春分兼社日之作。“社日”,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主要是用来祭祀土地...
权德舆,字载之。父名皋。德舆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哀哭跪拜一如成人。 不到二十岁,他的文章就受到读书人的称赞了。韩泗任河南黜陟使,召权德舆为自己幕府。后又跟随江西观察使李兼,在他府中任判官。杜佑、裴胄交相推荐他。德宗听说他的才能,召他任太常博士,改为左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