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本《杂阿含》除了有数处举出品诵的名称外,再没有其他标题分目可借以看到经的纲领;而且如上文开首所述,经文有两卷佚失,而传者硬羼入《无忧王经》以补数;另外,又有多处错卷,如卷十本为阴相应,却误编入六入处诵,卷四本为八众诵的婆罗门相应,而误编入五阴诵之类,如果不是《大正藏》将每段...
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国新疆发现梵文残片。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
《杂阿含经》(梵语:Saṃyukta Āgama),初期佛教的基本经典“四阿含”之一。在四阿含中,杂阿含是依五蕴、六入处、因缘、食、四谛、界、三十七道品等,将众多相应主题的短经编集在一起,偈颂则依八部众编集在一起,因此又称为相应阿含,由经文细碎不易记诵或参杂聚集,而名杂阿含[1][2]。汉译《杂阿含经》...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
《杂阿含经》原名《相应阿含》,是“四部阿含”之一,与南传巴利语大藏经《相应部》相对应。此专辑由善思普通话恭诵,旨在为修行同道提供方便,同聆佛训,同沾法益。诵读版本,取自《大正藏·阿含部》(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结合中华佛典及乾隆大藏经印作部分修订)感谢飞云、坚忍、刚果、法雨、特立独行等法友的细...
共收经1362部。一般认为属化地部传本。梵文原本现已不存。近代曾在中国新疆发现梵文残片。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述,现存历代异译本39种。都是从大部中撮要别译。这些异译本大多依中亚或北印度流行的传本译出,各出自何派,尚无定论。《杂阿含经》与南传《相应部经典》大体相应,但后者无论在...
《杂阿含经》是原始佛教阿含系列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时期也是四部阿含中最早的。 阿毗达磨论书均引《阿含》为教证,以合乎经义者为胜。 其后的大乘空宗、有宗,也和《阿含》渊源甚深,比如,空宗重要论典《中论》,根据《阿含》阐发缘起性空、中道实相之义;有宗《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甚至可以作为解说《杂...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比丘名三弥离提,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所谓世间者,云何名世间?” 佛告三弥离提:“谓眼、色、眼识、眼触、眼触因缘生受,内觉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意识、意触、意触因缘生...
杂阿含经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沙门法及沙门果。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沙门法?谓八圣道:正见乃至正定。何等为沙门果?谓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何等为须陀洹果?谓三结断。何等为斯陀含果?谓三结断,贪、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