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没有与皇族通婚的胡人,他们往往被赐国姓,併入大唐宗室族谱,其中数量最庞大的就是契丹王族。比如,中唐名将李光弼,他就是契丹人,其父李楷固、外祖父李楷洛都是契丹贵族。 第三类胡人:以昭武九姓为代表的“杂胡”贵族后裔,成为大唐帝国的庶族阶级。 这一类人数量相当庞大,最典型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
其后,黄永年撰文指出:“‘杂胡’、‘杂种’、‘杂类’、‘杂夷’、‘杂人’、‘杂户’这类名词,只是若干少数民族的统称,月氏馀裔以至昭武九姓胡种族不一,自可被以‘杂种胡’之称,而‘杂种胡’则不一定是月氏馀裔昭武九姓胡,二者不好等同。”并引樊衡《为幽州长史薛楚玉破契丹露布》“东胡杂种君长之郡”...
首先为什么汉代能够暴打各种胡人 其实主要靠的甲坚兵锐还有体能素质至于战术技巧什么的占的比重并没有这两个这么多.汉代自从汉武帝那句 “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开始大力发展骑兵以及相关的新战术慢慢的改变老的战争理念后,汉军发挥了自身国力的优势大量装备了铠甲武器对还在使用石器骨器的匈奴等杂胡...
这就造就了一些不是突厥的人总是认突厥为祖,而且一本正经和一脸严肃到了让人发笑的程度。按唐长孙无忌等所纂之《隋书》卷八十四的说法,突厥的祖先,是平凉杂胡,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后,只有500户的阿史那氏降奔蠕蠕。之后在今天的阿尔泰山游牧,成了蠕蠕的奴隶,为蠕蠕锻铁。因为阿尔泰山形似兜鍪,...
平凉杂胡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军大败匈奴,迫使大量匈奴人南迁。其中一部分进入了平凉地区,与当地的羌人、氐人等少数民族交融。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血缘上,还包括文化、语言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例如,考古发现表明,平凉地区的墓葬中既有汉式的明器,也有游牧民族特有的随葬品,如马具...
我们认为,作为民族的、真正意义上的突厥的祖先是匈奴,他们起源于阿尔泰山,即“高昌北山说”最为靠谱。他们是黄种人,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除了保留语言与游牧的特色之外,已经接近于汉人。而第4种说法“平凉杂胡说”不过是第5种说法“高昌北山说”的延伸。
一、杂胡出身的安禄山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有一个臭名远扬的人当上了管理契丹人的长官,这个人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杂胡安禄山。 为什么要说这安禄山是杂胡呢?因为唐代泛指西北塞外不同族源的各色人等为“昭武九姓”,统称为粟特人,这九姓分别是康、安、曹、石、米、何、火寻与戊地,其族源可追溯到...
百度贴吧 聊兴趣,上贴吧 立即打开 打开百度贴吧 继续访问 百度贴吧 聊兴趣 上贴吧 打开 chrome浏览器 继续 综合 贴 吧 人 直播 正在加载...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史书中有关安禄山等杂胡记载的考察,论述了唐代活动在北方的原出粟特地区的“杂胡”在文化上所受到的突厥等内亚游牧民族的各种影响,并结合个案指出当时的“杂胡”实际上并不具有统一的族属意识,其成员认同胡人还是突厥往往要视个人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文章还揭示了粟特后裔在晚唐五代的进一步“...
《旧唐书•安禄山传》:“安初山者,本营州杂胡(杂胡指唐朝粟特人。粟特是古代中亚的商业民族,属于伊朗人种,喜欢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经商,唐朝有其大量的聚居点,营州即是其中之一),其父粟特人,其母突厥人,安禄山原名安阿荦山,后改为安禄山。从能上能下上对安禄山的介绍可看出 ( ) ①唐朝政府对粟特人持有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