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从中选取2017-2018的发表量和2019的引用次数,相除得到的数值就是该期刊初步的影响因子(约为9.3)。由于2019年完整的引用次数是在2019年底(或者说2020年初)才能得出,所以我们目前统计的只是该杂志的实时IF。这里大家都不难想到,随着2019年下半年该杂志引用次数的继续增加,Molecular Cancer的2019影响因子肯定会比9.3高。
于是,我们看到:脱颖而出的只有两本期刊——《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Economic Literature)和《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影响因子分别为9和6;两本期刊影响因子同为4;12本期刊影响因子同为3;1/3的期刊影响因子同为2;118本期刊的影响因子同为1。总之,这些相同影响因子的群体并不能真正被区分...
每年变化的影响因子和分区到底对我们有什么作用?是为了对我们以后发表文章的导向,还是说对我们自身科研...
影响因子:IF=13.994 发表时间:2022年7月 这篇文章有几大亮点: (1) 切入点:选择了与所研究的疾病更密切相关的临床问题--凝血为切入点; (2) 数据丰富:通过不同分组的疾病数据集从多角度分析临床问题。 (3) 逻辑清楚:分析层层推进,相互佐证紧密结合,而不是单纯的堆积数据量。
同期,《自然》的一篇社论谴责了这种关于影响因子的无稽之谈。2013年,《科学》的主编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重申,“对影响因子的狂热没有任何意义”。大约在同一时期,400多家科学组织和一万多位科研人员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价宣言”(San Francisco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宣言坚称影响因子不应被用作...
“对影响因子的狂热没有任何意义” 简言之,一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可能实际上从未被引用过。如果想要评价一篇论文的质量或显示度,那么就要看它发表后的几年里实际的被引情况。当然,这需要时间,但那些喜欢“简单快速”的评价方法的人不愿意等上3~5年。所以,他们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质量和影响,...
“对影响因子的狂热没有任何意义” 简言之,一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可能实际上从未被引用过。如果想要评价一篇论文的质量或显示度,那么就要看它发表后的几年里实际的被引情况。当然,这需要时间,但那些喜欢“简单快速”的评价方法的人不愿意等上3~5年。所以,他们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质量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