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龄石,朱龄石(379年-418年),字伯儿,是沛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东晋将领。东晋末年刘裕系大将,自幼轻佻好武,后随刘裕平定桓玄、卢循之乱,受命为元帅讨伐占领四川的谯蜀,威名甚著,倍得信任,诸事皆参与谋划。后以都督关中诸军事之职北伐后秦,功成后镇守要地。胡夏南
朱龄石(379年~418年),字伯儿,沛郡(今江苏省沛县)人,汉族。东晋时期名将,西阳太守朱绰的儿子。少时轻佻好武,擅长文案。起家殿中将军,迁抚军(桓修)参军。刘裕攻克京口后,出任建威(刘裕)参军。参与平定姚系祖叛乱、卢循起义,迁西阳太守。义熙九年,授益州都督,攻灭谯纵,受封丰城县侯,威信日盛。历任太尉谘议参军、...
朱龄石奉锦囊妙计伐蜀是指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宋武帝刘裕选建威将军朱龄石为元帅,授朱龄石一封“至白帝城打开”的锦囊密信,攻打蜀国(今四川,都城在今四川成都)。大军到达白帝城后,朱龄石与众将领打开密信,按照锦囊妙计行事,最终平蜀一举成功的故事。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刘裕派建威将军朱龄石为元帅,...
朱龄石,字仲明,是东晋时期一位杰出的将领,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勇猛的战斗精神而闻名。尤其是在伐蜀的战役中,朱龄石展现了他非凡的指挥能力和战略眼光,为东晋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朱龄石出生于东晋时期的士族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不仅学习了兵法和武艺,还对军事战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家族希望他...
朱龄石,表字仲明,乃东晋时期一位出众的将领,凭借其高超的军事才能与果敢的战斗精神声名远扬。特别是在征讨蜀地的战役里,朱龄石彰显出他卓越的指挥本领与战略洞察力,为东晋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龄石诞生于东晋年间的世家大族之家,自小就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他不但研习了兵法与武艺,而且对军事谋略萌生了...
朱龄石,字伯儿,是沛郡沛人,家世世代代出将帅。他的祖父朱腾,担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伯父朱宪及朱斌,皆是西中郎袁真的辅佐将佐,朱宪为梁国内史,朱斌为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在寿阳攻打袁真,袁真因疑朱宪兄弟与桓温暗通,将他们杀害。朱龄石的父亲朱绰逃亡至桓温处,多次作战皆身先士卒,不避矢石...
历史人物> 朱龄石 【生卒】:379—418 字伯先,沛郡沛县(今属山东)人。家世代为将帅。初为殿中将军,随刘裕起兵平定桓玄,从征卢循,累有功。义熙九年(413)为元帅,率诸军伐蜀,灭谯纵。义熙十四年为雍州刺史,都督关中诸军事,兵败被杀。(,参见《南史》) ...
朱龄石,字伯儿,出身于沛郡沛地的名门望族,家族世代担任将帅。他的祖父朱腾,曾是建威将军和吴国内史。朱龄石的伯父朱宪和朱斌,都在西中郎袁真的阵营中担任要职,朱宪担任梁国内史,朱斌则为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在寿阳讨伐袁真时,袁真因怀疑朱宪兄弟与桓温暗中勾结,便杀害了他们。朱龄石的父亲朱绰逃亡...
朱龄石 字伯儿,沛郡沛人也。家世将帅。祖腾,建威将军、吴国内史。伯父宪及斌,并为西中郎袁真将佐,宪为梁国内史,斌为汝南内史。大司马桓温伐真于寿阳,真以宪兄弟与温潜通,并杀。之。龄石父绰逃走归温,攻战常居先,不避矢石。寿阳平,真已死,绰辄发棺戮尸。温怒,将斩之,温弟冲苦请得免。绰为人忠烈,受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