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鲔(绿林军起义首领之一)朱鲔,字长舒,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参加绿林军起义,为首领之一,绿林军分兵之后,与王匡北入南阳,号新市兵,称将军。公元23年(地皇四年),拥立大汉宗室刘玄为帝,刘玄登基后拜朱鲔为大司马,入长安之后,刘玄大封诸将为王,封朱鲔为胶东王,但朱鲔以汉高祖有约“...
刘秀没有食言,他封朱鲔为平狄将军、扶沟侯,地名虽然难听,但是够意思了。朱鲔后来当了少府,主管皇宫财务。刘秀把这么重要的位子交给朱鲔,这胸怀真是太博大了。刘秀没有用李渊逼反李密等人的招数,而是善待了朱鲔,朱鲔的子孙传封了几代。同是害死刘縯的主谋,李轶死了,朱鲔活了。朱鲔和李轶的结局为什么不同?...
【朱鲔封侯】公元25年6月,刘秀即位当了皇帝,年号建武。建武元年,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领岑彭、冯异、祭遵、王霸等十一个将军攻打洛阳城。把守洛阳城的是更始帝手下的大将朱鲔。围攻三四个月,不能攻下洛阳。岑彭过去曾经跟朱鲔共过事,刘秀就派他去劝告朱鲔投降。朱鲔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二人就对起话来。岑彭说...
岑彭将朱鲔不敢投降的理由告诉刘秀后,刘秀说了一句千古名言:“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一个追求伟大目标的英雄,不会牢记小小怨仇。这是政治家刘秀的智慧。刘秀进而承诺朱鲔:如果朱鲔投降,官位爵位都可以保留不变,绝不会有诛杀和刑罚等报复!我对着黄河起誓,决不食言。岑彭把刘秀的想法告诉朱鲔,朱鲔将信将疑。他...
所以刘秀对于这件事的主谋更始帝刘玄,绿林军将领朱鲔和李轶都是恨之入骨的。他在河北扫平群雄,打起与更始政权决裂的大旗,第一个目标就是报仇雪恨。最终刘秀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消灭了绿林军和更始政权,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而对于杀害他哥哥刘縯的主谋朱鲔和李轶,他却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态度。李轶被刘秀用借刀...
朱鲔等人早有谋害刘縯之心,遂鼓动更始帝将他一同杀害。朱鲔等人杀害刘縯后,又在更始帝面前百般构陷刘秀,想将他一并除掉,终因刘玄不忍心而作罢。等到绿林军攻陷长安、王莽被杀后,取代新朝的更始政权为快速平定关东地区,便准备任命刘秀为行大司马,去招抚河北各州郡。朱鲔闻讯后极力劝阻更始帝,但在刘秀族兄刘赐...
当然啦,反过来讲,朱鲔面临的状况也是如此呢。他和李轶,表面上看着是和和气气的,可实际上呢,早已是暗潮涌动啦。这种极为微妙的关系,一般人哪能看得出来,也就只有像刘秀、冯异这般精通权谋之术的高手才能够洞察其中的门道哟。在把那些问题都琢磨明白之后,冯异就得琢磨接下来的事儿啦。这会儿摆在他面前的关键...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李轶与朱鲔在营帐中密谋。他们决定在第二天的军事会议上,除掉这位不愿屈服于绿林军的大将军。第二天,刘縯果然在会议中遭到伏击,当场被害。消息传到刘秀的军营时,他正在安排军务。听闻兄长遇害的消息,刘秀面色如常,只是默默地看着南阳的方向,久久不语。从那一刻起,李轶与朱鲔的名字,便...
据清光绪《京山县志》载:朱鲔,新市(今京山县北部)人。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朱鲔与同乡王匡、王凤在绿林山(今大洪山)大举起兵,北入南阳,号称新市兵。时王匡、王凤、马武、朱鲔率新市兵,王常、成丹率下江兵,陈牧、廖谌率平林兵,刘縯、刘秀兄弟率舂陵兵,诸路义军联手并...
在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朱鲔与王匡一同揭竿而起,反对王莽的统治,他们向北挺进至南阳,自称为新市兵,并各自担任将军职务。第二年,即地皇四年(公元23年),汉更始帝刘玄任命朱鲔为大司马,同时任命刘縯(刘秀的兄长)为大司徒,他们一同进入长安,刘玄封朱鲔为胶东王。然而,随着刘縯兄弟威望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