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史稿·朱轼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清史稿·朱轼传》原文及翻译清史稿 原文: 朱轼,字若瞻,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轼令免耗美,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出督陕西学政。五十二年,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发帮五十万,命轼...
一代文豪苏东坡的偶然游历,不仅给艮溪里的山水添上一些故事,还影响了这里出生的一个在清代赫赫有名的人物——朱轼。相传朱轼少年时以苏轼为榜样,并且他把学名取为朱轼。同苏轼相似,东坡给后人留下“东坡肉”的美味,朱轼则留下了“朱公席”的佳话;苏轼修过大名鼎鼎的苏堤,而朱轼则修筑浙江海堤,疏导海河,不止...
【孔夫子旧书网】朱轼传。作者:政协高安市委员会编,出版社:江西人民,售价:15,出版人:江西人民,年代:1997-12,装帧:2,线装:32开,刻印方式:平装,册数:4
🎉 除夕之夜,朱轼身无分文,连祭祖的钱都没有,但他对此毫无怨言。🙏 后来,朱轼参加科举考试,虽然落榜,但朝廷却赐予他承议郎的官阶。🏆👨👩👧👦 朱轼育有五子,其中四个儿子都为官,且在当时享有盛誉。🏠 晚年,朱轼在家中安享晚年,享年80多岁。🕰️📖 《宋史·朱京传》中记载:“...
这则故事展现了朱轼作为一位官员的坚持正直、勇敢直言的一面,以及他在处理民间风俗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中的睿智。朱轼不仅在政务上以清明公正为准绳,更在日常生活中以朴素为美德,对于奢侈攀比的婚礼现象,他果断出手,以身作则,通过自家夫人的言传身教,以及对新娘子的开导,成功引导民风向着朴素和勤俭的方向。值得一...
漕运之事关系甚大,十三走进明堂时,胤禛正传给户部尚书张廷玉、御史大夫朱轼让各省封疆对漕运诸事宜行文题参等谕,十三总理户部事宜,免不得对此评加一二,与胤禛议覆,这般谈论约莫两盏茶时辰后,胤禛便吩咐御膳房捡菜品十六例,送至东暖阁,而后张廷玉、朱轼随之退下。
朱轼,字若瞻,号羹伯,出生于江西省高安县。他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明过人。在科举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入仕,开始了他的为官之路。初入官场,朱轼面临着许多挑战。当时政治环境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要在这其中保持清明、有所作为并不容易。朱轼深知为官之道有三大要素:一要勤政,二要清廉,三要知人善任。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谥文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二岁。前清名臣,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为乾隆帝师。颇具惠政,居官...
🌿 以食载道,以味传情乾隆帝师朱轼故里·安义石鼻,一桌「四碗两盘」绵延三百年,非遗认证镌刻匠心。 豆腐如玉 ,清白立身,君子之道; 苦瓜似禅,苦尽甘来,处世之哲; 米粉若丝,柔韧不折,立业之志。 六味成席,六德成训——唇齿间的文化密码,舌尖上的精神传承。#寻味安义##山水人家好安义##非遗##江西文旅上大...
《千古家训故事》:朱轼与“朱公席”:廉洁官员的故事 112024-11 《千古家训精华》: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112024-11 《千古家训故事》:南宋神医许叔微的传奇人生 102024-11 《千古家训精华》:律己宜带秋风,处世须带春风 112024-11 《千古家训故事》:代代繁衍:张谷英村的和谐生活 112024-11 《千古家训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