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大学黄飞鹤教授/李光锋研究员团队、美国西北大学J. Fraser Stoddart院士团队和浙江工业大学朱艺涵教授团队合作采用配位B‒N键驱动制备得到了厘米级大尺寸的二维分子编织聚合物单晶,通过机械剥离得到了厚度为1.3 nm的单层分子编织聚合物纳...
朱艺涵介绍说:“高品质聚乙烯的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催化剂是叩开高端聚乙烯生产紧闭大门的钥匙,而电子显微镜可以把握催化剂最根本的结构要素——原子,据此设计出更加优异的催化剂。”而他正是这“微观世界”的孜孜探索者。 朱艺涵长期...
朱艺涵教授 浙江工业大学 - 化学工程学院 查看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学习经历: 2005-2010 年,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 2001-2005 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士; 研究领域 1. 微尺度催化材料构效关系2. 催化新材料的设计与合成3. 催化剂原位结构表征 近期论文 X. Wang,? Y. Zhu,? A. Vasileff, Y. Jiao, S....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朱艺涵/李永合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Visualizing Structure, Growth, and Dynamics of Li Dendrite in Batteries: From Atomic to Device Scales”的综述文章。本综述首先描述了对锂枝晶形核生长相关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机制的理解。然后总结了近年发展的跨尺度...
2001-2005 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学士; status 已审核 isSystem 1 id 19928"},{"tag_name 学术兼职 order 3 note 系统级栏目,请不要删除 content1 1. 浙江省分析测试协会电镜与微结构青委会副主任 2. 工业催化联盟青委会委员 status 已审核 isSystem ...
近日,浙江工业大学的曹澥宏教授、朱艺涵教授合作,提出了“配体诱导转化”的方法用于提升3d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OER反应活性。以层状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 LDH)为前驱体,通过配体诱导反应,将对苯二甲酸(TPA)部分取代OH-使得金属活性位点的d轨道下移,同时产生的界面进一步促进了电子转移。这种电子结构的改变促进更快...
近日,浙江大学黄飞鹤团队在晶态机械互锁聚合物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研究成果以“Formation of Polyrotaxane Crystals Driven by Dative Boron–Nitrogen Bond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该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为浙江大学化学系,...
朱艺涵,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硕士生导师,电镜中心负责人。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人大代表,致公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浙江省委员会常委、浙江工业大学委员会主委。入选国家海外引才计划,省科协青年英才计划及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等4项,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承担国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