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先生过世时,复旦学子制白色千纸鹤敬表哀思 廖 梅 1986至1996年复旦大学历史系学士、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室中国文化史硕士、中国古代史博士。朱维铮先生指导的第一位国内博士生,原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学者朱维铮 朱维铮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医生家庭。由于从小对文史执著的偏爱,1955年他进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攻读,师承陈守实和周予同先生,先后做过两位先生的助理。被公认为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学术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2006年,朱维铮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称号,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国人的首个荣誉...
今年是朱维铮先生逝世十周年,谨转旧文以为纪念。全文原载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的《怀真集:朱维铮先生纪念文集》,略有删节。 朱维铮是位严厉的、同时又是富于激情并深受爱戴的学者和教师,……坚守良知和一丝不苟是他在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的风格。他的著述以材料翔实、可读性强见长。他的意见为人所重,被...
朱维铮(1936.07.14~2012.03.10),祖籍江苏无锡。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门化,留校任教。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是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学术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的著名历史学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006年曾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这是汉堡大学授予中...
朱维铮,1936年生于江苏无锡。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200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12年去世。主要著作有《走出中世纪》《走出中世纪二集》《音调未定的传统》《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微信旧梦录》(合著)及《中国经学十讲》等,主编有《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等。“国学”的前提...
3月10日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逝世三周年的日子。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最重的一种。3月6日,朱维铮的第一个博士生、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生廖梅接受澎湃新闻专访,回忆恩师的点点滴滴。“朱先生总是在谈学术,即便是带学生和来访学者吃饭,在饭桌上也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这般畅谈学术。”廖梅说,“...
——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序》1936年,朱维铮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医生家庭。1955年,他进入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方向是中国古代史专门化,早早显示出在治学方面的天分。1960年毕业后,朱维铮留校任教,师承陈守实和周予同先生,先后做过两位先生的助理。1970年代,朱维铮(左一)在复旦大学第一教学楼前 名师出高徒。朱维铮...
朱维铮上 〇六年元月廿七夜 如今,朱先生的大作《班昭考》早已见刊于《论丛》2006年第2期(总第82期)。这两帧相关信函我一直珍藏箧中,今特检出发表,以示对他的怀念。《论丛》自2006年恢复刊号出版以来,每年均在京、沪两地分别召开编委会议,议论编辑得失,展望今后走向。朱先生只要人在上海,均淡定从容前来...
2012年3月10日下午3时52分,我个人向所欣赏的朱维铮教授不幸逝世。闻讯后打电话给朱夫人王先生,话未出口,已彼此泣下。维铮年仅七十有六,正值学问的盛年,不知有多少未竟的课业,尚待他宵衣旰食以付。他走得太早了。如果不是长期溺嗜烟酒,悲剧应不致发生。但若离斯二瘾,也就少了维铮特有的豪气。天地有大美,...
朱维铮:应该有触动,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为“蛮夷”船坚炮利,他们的认识也就是到此为止。有一些人很清醒,但是这些人不起作用,清醒的人包括湘军、淮军,这些人里面还包括当时在东南地区和太平天国战争有密切关系的那些知识分子,在太平天国战争里面出现了像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出现了郑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