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朱熹第二、三、四道奏章压下,把比较委婉的第一道奏折和唐仲友的自辩状同时拿给了孝宗,并解释说:“他们只是秀才之争。”想把大是大非关乎国运民生的案件,粉饰成村婆吵架一般的小是非。 朱熹的上奏如石沉大海,他进一步搜集证据,第五次上书时,直接将矛头对准了王淮,指控他和唐仲友彼此勾结,相互庇护。 王淮是...
朱熹与唐仲友相互之间的纠葛,及其引起这事的根本原因迄今仍是一个疑案。有说是吕祖谦与唐仲友有芥蒂,而朱熹主吕,故抑唐;又有言陈亮本欲为妓脱籍(明人胡应麟考证此妓就是严蕊),但为唐仲友所阻拦,因而怀恨在心,在朱熹眼前挑拨离间,遂成罢免的事。缘故诸多,见仁见智。惟这事在那时候震惊全国,...
但是其实这些不过是人传人的一些绯闻罢了,朱熹看自己理亏,还曾将那个风尘女抓来,逼迫她承认与唐仲友有染,不曾想这女子也是个强硬的角儿,抵死不从。 可是值得让人细思的是,唐仲友在当时其实就是朱熹的政敌,属于浙东的“永康学派”,这看似只是官员间的小打小闹,其实在背后这是两股实力的暗帝交战。 这件事的最后还...
严蕊的盛装出席和出众的表现总会让唐仲友在宾客友人面前面子十足,因此唐仲友便经常带着严蕊四处赴宴、游历,尽管当时宋朝的律例规定官妓不得随意离开本籍所在地,可太守唐仲友却不管不顾,他自恃权力在握,时不时地带着严蕊离开台州地界外出访游,胆量的确不小。然而在公元1182年的仲夏时节,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朱熹来到了台...
朱熹到了浙江省缙云县后又写了第五份奏折,尖锐地指出唐仲友之所以无所顾忌地贪赃枉法,完全是仗着王氏家族。这个时候,王淮认识到了朱熹的厉害,他怕事情闹大,向孝宗奏请免去唐仲友的职务。朝廷对唐仲友的从轻处理,使朱熹十分气愤,于是他又递交了第六份弹劾状,要求严惩唐仲友。但还是未果,朱熹当即愤...
公元1182年(南宋淳熙九年),浙东常平使朱熹巡行台州。由于唐仲友的永康学派反对朱熹的理学,朱熹上疏弹劾唐仲友,其中论及其与词人严蕊的风化之罪,下令黄岩通判抓捕严蕊,关押在台州和绍兴,严刑逼供,词人宁死不屈。后朱熹改官,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词人,问其归宿。词人于是作下该词以答之。#古风诗词 716 136 23 7 ...
皇帝听说了以后,笑称朱熹和唐仲友是秀才斗气,虽然如此说,但也不能放任他二人不管,再者两个男人的斗争却要一个弱女子来买单,忒也说不过去。皇帝为了缓和他二人的关系,就让岳霖(岳飞之子)接替了朱熹的职位。严蕊经历此劫,也算是死里逃生,临出狱时还作了一首词《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
严蕊是南宋中期女词人,虽出身低微,却自小学习礼乐诗书,曾一度沦为台州营*(官*的一种),严蕊便是其艺名。严蕊因才学出众而四方闻名,常有人不远千里慕名相访,台州知府唐仲友便是其一。后来,担任浙东常平使的朱熹巡行台州,恰好当时有百姓告发唐仲友,于是朱熹连上六道奏折告发唐仲友,严蕊也被牵连其中,虽被严刑拷打却始...
18.随着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宋代地方官往往会动用特权和公款来刊行古今典籍,官员唐仲友因刊行了一部古代非纯儒典籍被朱熹弹劾,这部被朱熹认为乱用地方政府公款印刷的典籍是 A. 《论语》 B. 《孟子》 C. 《荀子》 D. 《大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C 【解析】据材料“一部古代非纯儒典籍被朱熹弹劾”...
朱熹的事,除了他是理学大师,主张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之外,隐约还知道些其它。比如,当年他在提举浙东刑狱任上,眼馋那位美貌有才的营妓严蕊。可是人家严蕊名花有主,爱的却是老先生的同事,台州知州唐仲友(不是四川的唐仲容老先生,唐老先生可是佛学家,就他一生的修学的大家风范就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