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使臣,身在敌国17年,持节不堕,朱弁最终南归。虽然斯人已去,但在他所居的寺庙内,留下一道永不磨灭的印记——朱弁碑。 朱弁他亲眼看到了辽代末年寺庙被毁的惨状,也亲眼见证了金代初年圆满大师带领着徒弟十五年如一日重建寺院的壮举。 寺院建成之后,圆满大师便邀请朱弁写下这篇文章,圆满大师的要求是真实可信。...
善化寺镇馆之宝——朱弁碑 朱弁是南宋时期的官员和文学家,年轻时聪明颖悟,成人后进入太学,晁说之见到他的诗,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便将侄女嫁给了他。靖康之乱时,朱弁的家庭遭难,妻儿老小死于非命。建炎元年(1127 年),宋高宗计划派遣使者问候被金国羁留的徽、钦二帝,朱弁奋身自荐,于次年正月偕同正使王伦前往金国...
孔固与丁暐仁都是由于在大同任官而得以和善化寺结缘,并为“朱弁碑”的建立作出了贡献。由于他们刚健遒劲的书法和雁门著名雕刻艺人解遵一娴熟精湛的石刻技艺,与朱弁碑文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所以为该寺陡增不少光彩。“朱弁碑”以其特有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令人欣赏、探讨、受益匪浅。
关于圆满的生平事迹,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幸亏有朱弁碑的保存,后人才得以知道大同善化寺的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功德无量的高僧。根据朱弁碑的落款部分,可知当时题写碑额的是丁暐仁,书写碑文的是孔固,刻碑人叫解遵一,主持立碑的是普恩寺僧惠躅、行完、栖演等。由于史料有缺,其中大部分人物的情况今已无考,但...
《朱弁碑》的全称是《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碑记》,碑文由南宋文学家朱弁所撰写,因而也称《朱弁碑》。令人疑惑的是,朱弁所生活的时代,是金与南宋对峙的时代。大同当时是大金国的西京,南宋的都城先是在建康(今南京),后迁至临安(今杭州),而金与南宋的疆界最北也应在黄河以南。朱弁怎么会路远迢迢地跨国跑到大同来...
古建巡礼|大同善化寺·朱弁碑·金 朱弁,一个如同苏武一样的硬骨头。如果你没听说过他,那你一定听说过朱熹。不错,他是朱熹的叔祖父。 1127年,既是北宋靖康二年,也是南宋建炎元年,在这个悲伤心碎的年份,初登大位的宋高宗赵构贴出招贤令,招聘敢于前往金国的使臣,探查
大同善化寺的三圣殿,除了减柱移柱和彻上露明造等建筑手法非常特别之外,在大殿内还有非常著名的一块石碑——朱弁碑。三圣殿一共四通碑,右边两通是明清时期所立,内容为重修善化寺记。最珍贵的是左手边的,这通碑是一块完整的石碑,上面有碑额,碑身,下面还有赑屃。这通碑被称之为是“金碑”,因为它立于...
【善化寺 “金碑”—朱弁碑】“靖康之难”发生后,赵构派使团出使金国探听父兄情况,朱弁就在其中,但在去往金国途中,他被镇守大同的大将粘罕扣留,时间长达17年之久,其中十四年朱弁都住在大普恩寺,即现在的善化寺。他目睹寺院僧侣十五年如一日重建寺院的壮举,便写了这篇文章。这通碑被称为“三绝碑”——文章...
《朱弁碑》全名为《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因碑文内容为南宋通问副使、文学家朱弁的撰文,俗称“朱弁碑”。此碑为青石质,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所立,通高4.58米。碑阳共计1088字,叙述和寺院有关文字大约925字。这通碑不仅是善化寺内年代最早的一通碑,也是后人研究善化寺历史的“第一手”文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