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朱少林课题组和兰州大学梁永民课题组同时实现了该过程。相关过程的反应机理如下:首先,原位形成的LNi(0)和芳基溴氧化加成得到Ar-Ni(II)-Br中间体,该中间体在合适的迁移配体的促进下能快速实现可逆的1,4-Ni/H迁移,得到芳基镍和烯基镍的混合物,如果在配体的调控下,加入的偶联试剂能选择性和其中一个...
朱少林,现任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南京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导师:马大为 研究员);2010年至2013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David W. C. MacMillan教授);2013年至201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Stephen L. Buchwald教授);于20...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少林课题组利用镍氢催化策略,使用简单手性氨基醇配体,实现了温和条件下手性α-氨基硼酸酯的高效合成(Nat. Commun.2022, 13, 5630)。 前沿科研成果 镍氢催化烯基硼酸酯的不对称氢胺化制备手性α-氨基硼酸酯 自2003年,硼替佐米(Bortezomib)被FDA批准为第一个手性α-氨基硼酸药物以来,含有...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少林课题组利用镍氢催化策略,使用简单手性氨基醇配体,实现了温和条件下手性α-氨基硼酸酯的高效合成(Nat. Commun.2022,13, 5630)。 前沿科研成果 镍氢催化烯基硼酸酯的不对称氢胺化制备手性α-氨基硼酸酯 自2003年,硼替佐米(Bortezomib)被FDA批准为第一个手性α-氨基硼酸药物以来,含有手...
南京大学朱少林课题组长期致力于镍氢催化化学的研究,为了克服这一挑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配体接力催化”策略,通过组合多个结构简单、功能相对单一的已知类型配体来分别促进串联反应中的不同步骤,不同步骤间通过中心金属动态的配体交换来实现催化接力,成功实现了镍氢催化下第一例高区域、对映选择性的远程不对称...
朱少林课题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文|English手机浏览 联系我们 Our Address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Organic Materials Office: D513; Labs: G527, G528 New Chemistry Building, 163 Xianlin Ave, Nanjing, Jiangsu, China 210023 ...
近日,南京大学朱少林课题组利用关键性的芳基到乙烯基的1,4-Ni/H迁移策略,直接实现了远程烯烃的C–H酰胺化、烷基化、芳基化和炔基化反应(Figure 1C)。下载化学加APP到你手机,更加方便,更多收获。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首先,作者以芳基溴衍生物1a与异氰酸酯2a作为模型底物,进行了相关偶联反应...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少林课题组报道了NiH催化不活泼烯烃与三氟甲基取代烯烃的迁移脱氟交叉偶联制备偕二氟烯烃的新方法,该反应以容易获得且丰富的烯烃为原料,反应位点的选择性由配体以及底物控制。该方法底物适用类型非常广,官能团兼容性好,可以实现苄位,O, N, B杂原子的a位,a-烯烃的2号位选择性以及构建挑战性...
近日,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朱少林课题组利用镍氢催化策略,使用简单手性氨基醇配体,实现了温和条件下手性α-氨基硼酸酯的高效合成(Nat. Commun.2022,13, 5630)。 前沿科研成果 镍氢催化烯基硼酸酯的不对称氢胺化制备手性α-氨基硼酸酯 自2003年,硼替佐米(Bortezomib)被FDA批准为第一个手性α-氨基硼酸药物以来,含有...
近日,南京大学朱少林教授课题组在ACS Catal.上发表论文,报道了在温和的条件下,以N-氟代双苯磺酰胺(NFSI)作为氟化试剂,实现未活化烯烃的氢氟化反应(hydrofluorination),获得Markovnikov氟氢化产物。同时,该反应不受空气或湿气的影响,并使用廉价且易得的镍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值得注意的是,与先前NiH催化烯烃加氢官能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