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们在起兵的过程中,却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李渊在隋末起兵后很快称帝,而朱元璋在元末起义后却要“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这两种不同的做法,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因和考量呢?一、李渊和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 李渊和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有着不同的认识。李渊出身于北周关陇贵...
当年,大学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平定天下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筑墙和积粮是物质储备,称王是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国际国内客观存在的危机,化用朱升的名句,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挖洞者,备战也;积粮者,备荒也。备战备荒乃为强军之举,亦是富国之道。
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率军攻下徽州。这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东面有张士诚,西面有陈友谅,南面有方国珍,要想在此站稳脚跟,并不容易。朱元璋接受大将邓愈的推荐,礼贤下士、微服私访朱升,向他求教应对之策。朱升给朱元璋的对策十分简单明了,仅仅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群雄割据,各地割据...
朱生向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毛泽东针对危机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方针。只有藏富于民,有备无患,才能面对“王”而不称王,面对“霸”而不称霸,只有基根打的牢靠,成功的鲜花才开得艳丽。无论是“高筑墙”还是“深挖洞”,都是基础的筑造。自明代至今,亘古不变。因此,...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朱元璋 #胡军 #历史 #大明 #好剧推荐 - 桃桃爱看剧于202403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5105.7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原创)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实行“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方针,朱元璋打天下时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方针。这说明古代统治者A.认识到战时粮食储备的重要性
“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汉高祖刘邦治国的十二字方针。元朝末年,朱升给朱元璋提出的九字真言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毛泽东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又提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