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去养德,“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尹川:《程氏易传》卷二)伊川是小程子即朱子的老师,他认为读书要像蓄卦一样的,不断地积累,慢慢成就大气象,要多向古圣贤学习,学习他们...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导师介绍:朱人求 姓名:朱人求 职称:教授 电话: 邮箱:renqiu5@163.com 研究方向: 出版的专著主要有:《儒家文化哲学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大学衍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福建文献汇编》(160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朱人求(1971—),男,安徽宿松人,朱熹第二十七代裔孙,现为厦门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首席专家,兼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评审专家,国家社科课题评审专家,全球朱子学推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朱子学会秘书长,福建省朱子文化发展...
个人简介: 朱人求(1971—),男,安徽宿松人,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朱子文化》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儒学和文化哲学研究,尤集中于南宋后期至明代前期的朱子学研究。 近年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中国哲学》、Frontiers of ...
朱人求:哲学系特聘教授。和溪: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朱人求,朱熹第二十七代裔孙,现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和溪,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博士,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朱子学文献与学术史研究,尤致力于朱子礼学研究,熟知朱子学文献及礼学...
朱人求(1971—),男,安徽宿松人,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年鉴》特约编辑,《朱子文化》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儒学和文化哲学研究,尤集中于南宋后期至明代前期的朱子学研究。 近年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中国哲学》、Frontiers of Philosophy ...
【作者简介】朱人求,厦门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东亚朱子学的承传与创新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中国朱子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宋明理学尤其是朱子学研究。著有《儒家文化哲学研究》,主编《栗谷全书》、《苏颂全集》、《东亚朱子学...
④明道“定性说”主张“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二程文集·答横渠先生定性书》);由定而静,由定而达到“内外之两忘”,由定而达到“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的精神境界,实质上就是明道反复倡明的“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二程遗书》卷二上)的自然和乐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参见朱人求)。
朱人求教授 厦门大学朱人求教授说,朱子文化影响着,近古以来中国和东亚人民的思想和生活700余年。 朱子是中国宋朝的著名哲学家、儒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著作,对后世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道德修养、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政治伦理等等各个方面。 那么朱子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
朱子集宋代理学之大成,承启古今礼学之变革,《朱子家礼》成书于南宋末年,是朱子对自己礼学思想的实践性著作。这套礼仪制度,在制定时秉承礼仪,删繁就简,中和官方礼仪与民间礼仪,贴近普通百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民间通用礼仪影响颇深。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朱子家礼·昏礼》被国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