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辰,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大抵是沿天赤道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十二个部分,用地平方位中的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它与二十八宿星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解释 “辰”本意指日、月的交会点。“十二辰”则为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
⑥午火生戌土,生合之象,午戌半合的关系。⑦午火与丑土,生中有克,容易发生矛盾。⑧午火与未土,相合支象,午未六合。4.土生金。辰土、戌土、丑土、未土与申金、酉金。①辰土与申金,相生之象,申辰是拱的关系,关系密切。②辰土与酉金,辰酉六合,但是合中带克,需要保持距离。③戌土与申金,...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
申午未对应的是南方向。申午未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时辰划分,在一天中代表着特定的时间段。而与之对应的方向则是古代人们对于天地运行的一种哲学理解和空间定位。午时,即中午时分,阳光最为强烈,被视为南方的象征。而未时紧随其后,也与南方紧密相连。因此,申午未被赋予了南方向的意义。在中国古代,...
地支纪时法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释义 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个小时,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纪时,是为地支纪时法。读音 子(zi)三声 丑(chou)三声 寅(yin)二声 卯(mao)三声 辰(chen)二声...
十二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历法纪年。在中国民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预兆。天干地支是五行的延伸,因此五行是一切五种的最核心,十二地支五行属性同样分为五行和阴阳之分。十二地支阴阳属性 地支十二个符号也分为阴支与阳支...
寅卯东方木,巳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戍丑末四季土。 地支六合 子丑合化土,寅亥合化木,卯戌合化火,辰酉合化金,巳申合化水,午未合化土。 地支六冲 子午相冲,丑未相冲,寅申相冲,卯酉相冲,辰戌相冲,巳亥相冲。 地支六害
金:巳、午 火:申、酉 土:丑、辰、未、戌 地支分五行:寅卯同属于木,寅为阳木,卯为阴木;已午同属于火,午为阳火,已为阴火;申酉同属于金,申为阳金,酉为阴金;子亥同属于水,子为阳水,亥为阴水;辰戍丑未同属于土,辰戍为阳土,丑未为阴土。
午(马)(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未(羊)(下午13时至15时):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申(猴)(下午15时至17时):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酉(鸡)(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