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后,越南国王阮光平迫于国内外形势,主动向清朝求和,请求恢复双边的朝贡秩序,乾隆同意了这个请求,于是两国从1789年正式恢复朝贡外交关系。1790年,阮光平亲自入华朝贡,前往北京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可以说,西山朝时期,越南眼中的中国外交形象,取决于自身的需要,也受制于当时东亚唯一的国际外交体系——朝贡体系,...
朝贡体系可以解释为朝拜和进贡,是两个国家或政权之间形成的一种默契关系,分为核心国和附属国,两者分尊卑有主次,按照约定好的规则进行外交活动,长时间广泛存在于东亚地区、东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 朝贡体系中一般会以大一统的王朝为核心国,王朝四境分布小型国家,再次为附属政权,最后是化外之地,三者均属于附...
🌍 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主要由官府掌控,其核心形式就是朝贡贸易。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朝贡和赏赐来进行交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厚往薄来”,即给予多于索取,目的不在于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为了彰显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政治目的远大于经济目的,体现了“天朝上国”...
终结对美“朝贡外交”,不是一场短期的变革,而是日本实现真正独立的必由之路。日本需要更加果断和清晰的战略,以应对一个不再可靠的美国。寺岛的警告振聋发聩,而日本是否能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将决定其在未来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一个不再“朝贡”的日本,或许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独立国家的全球价值。
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从有限的都城外交中,可以发现南宋朝贡外交的变化,尤其是绍兴二十五年(1155)、二十六年(1156)南宋朝贡外交走向巅峰,值得引起关注。 建炎四年南宋对大食的外交运作是具有示范意义的。绍兴元年(1131),大食国又携带贡物抵达广州。一份《论大食故临国进奉札子》内容得到保存,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南宋对大食故临国外交运作的实...
按照朝贡的逻辑,所有的外交关系都是臣民与君主的关系。当这种朝贡与回馈完成时,即确认和加强了双边的外交(君臣)关系。“朝贡贸易”重在“朝贡”,“贸易”只是锦上添花。这种思维很容易理解,本质上是将国内的君臣关系和政治统治扩大到周边诸国,伴随贸易形成的利润都是次要的(诸夷们可不这么想),而且往往是打肿脸...
了解了朝贡国的行程后,枢密院就要负责贡使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接待事宜了。其次是负责外国使节的回赐事宜。再次是负责管理朝贡文书。宋廷会根据不同的朝贡国制定不同类型的朝贡文书,例如对辽和金的外交文书称为国书,借此体现双方的对等地位,对其它国家的文书则仍称为敕或诏,以此来体现宋朝与他们之间的蕃属关系。礼...
古代的世界体系大多是民族自我中心主义和等级性的,不像今天强调平等和互相尊重。相比之下,中华文化圈的朝贡体系以儒家为理论基础,把国家关系拟为家庭关系,有严格的礼仪规范。这种体系最为和平,能绵延两千年,从周朝算起更是三千年,真是了不起。书中提到,古代中国与属国的关系非常有趣。比如缅甸,这个国家在很长一段...
总理衙门:晚清“朝贡外交”与“近代外交”之转折点 1792年9月,英国派遣阵容豪华的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求见乾隆帝,希望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以利于贸易展开,却被乾隆以“不容天朝体制”为由拒绝。《清高宗实录》载:“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