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罪:来宾向天子表示自己做得不够好,请求宽恕,表现谦虚。 赐礼:天子赏赐来宾一些礼物,以示嘉奖。🕰️ 朝聘之礼的废除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聘之礼逐渐演变为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到了鸦片战争后,这一传统礼仪最终被废除,成为历史的记忆。朝聘之礼不仅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体现,也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古代...
“朝聘之礼”我第一次看见这个词,理解的是“早上送聘礼的礼节”,属于嘉礼的范畴。但其实“朝”并非修饰限定“聘”,而是和“聘”是并列关系。指诸侯派使者或亲自定期觐见天子的礼仪,从双方的关系看,存在主客关系,属于“五礼”当中的“宾礼”。起源 《礼记·王制》规定,诸侯每年都要派士大夫前往王都拜见天...
奠圭,降、拜、升、成拜,明臣礼也。 奉国地所出重物而献之,明臣职也。 内袒入门而右,以听事也。 明臣礼、臣职、臣事,所以教臣也。 【译文】 到了他们要献上束帛作为见面礼时,公爵在坛的上等,(候伯在中等,子男在下等),这是用来区分身份的贵贱,排列出爵位的尊卑的。 (朝见天子的诸侯都要)献上瑞...
秦汉时期,由于分封制的废弛,不再有诸侯国聘于天子之礼;由于天下一统,诸侯互聘的重要性也日渐减弱而不再使用,故后代礼书中多以藩国聘使朝贡以当此礼。唐代《开元礼》中记载,凡边疆属国或少数民族首领遣使聘唐,朝廷在接待时使用“受藩国使表及币”“皇帝宴藩国使”等礼。根据这些礼仪,当使者进入...
各国都要派遣使者,互致问候。以卿为使者称为“大聘”,以大夫为使者称为“小聘”。通过互聘,来强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后来形成宾礼之一的朝聘之礼。所谓的聘礼,是指古代国与国之间遣使访问的礼节,它主要包括封国遣使入朝,封国之间遣使互访以及中原王朝和周边邻国间的使节来往等内容。
礼者以正,君臣之义.礼以正身,传情递义. 【原文】 天子之所以明章著此义者,以朝聘之礼也。是故千里之内,岁一见;千里之外、千五百里之内,二岁一见;千五百里之外、二千里之内,三岁一见;二千里之外、二千五百里之内,四岁一见;二千五百里之外、三千里之内,五岁一见;三千里之外,三千五百里之内,六岁一见。
朝聘有2个意思,一个是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另一个是朝廷的聘用。 1.古代诸侯亲自或派使臣按期朝见天子。 春秋 时期,... 朝聘之礼最初指的是什么礼仪? 早在先秦时期,朝聘主要指的是封国遣使入朝天子,故又称为朝聘。周代诸侯聘于天子之礼是一正常的制度皮搏键,就是说在诸侯朝觐天子的... 帝...
襄公十二年吴王寿梦祭娶朝聘之礼 【经】十有二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夏,晋侯使士鲂来聘。秋九月,吴子乘卒。冬,楚公子贞帅师侵宋。公如晋。(公元前561年,庚子,周灵王十一年,鲁襄公十二年,齐灵公二十一年,晋悼公十二年,秦景公十六年,楚共王(亦书龚王)三十年,宋...
诸侯聘于天子的制度也就日渐式微。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相互之间攻战不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同盟反目、国破家亡的悲剧。外交在各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既造就了无数个智计横出、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又使得朝聘活动日趋频繁,成为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早在先秦时期,朝聘主要指的是封国遣使入朝天子,故又称为朝聘。周代诸侯聘于天子之礼是一正常的制度,就是说在诸侯朝觐天子的间隔之年,诸侯遣卿大夫为使入聘,问候天子,并陈述职守。有时,正当诸侯朝觐之期,但诸侯有事不能亲行,也遣卿大夫为使,代自己入觐,这也是聘礼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