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服制定罪是《晋律》所创立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礼教的防范措施。2. 该制度依据五等丧服的规定,对亲属间的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和量刑。3. 《晋律》与《北齐律》相继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4. 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以丧服作为标志来划分亲属范围和等级的制度。5. 服制将亲属关系分为五等...
晋制《晋律》时,第一次将礼中的 “ 服制 ” 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的原则。 “ 五服 ” , 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 “ 五服 ” 。 “ 准五服以制罪 ” 的原则是: 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 关系...
丧服制度又称为服制制度或五服制度,一开始仅指参加死者葬礼时依据与死者的血缘关系亲疏所穿的五种不同服饰,后来顺应时代发展成为调节亲属关系的规范性制度。丧服制度下的亲属范围上至高祖父,下至玄孙,共九族,九族中既包括直系亲属又包括旁系亲属,亲属去世后,“亲者服重,疏者服亲。”依据血缘亲疏服制由近及远...
依服制定罪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法律术语,可能你是想问“依法定罪”的含义。 依法定罪是指根据法律规定来确定某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犯罪。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即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法律应明确规定什么是犯罪行为,以及这些犯罪行为应受到何种刑罚。 具体来说: 明确性: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
“服制定罪”是瞿同祖先生对古代“准五服以制罪”的解读,其含义为按照丧服服叙对亲属间违礼相犯进行定罪量刑,或对亲属连坐进行限制的司法行为。传统认为它创制于《晋律》,可能有其历史原因。自《晋书·刑法志》记载“准五服以制罪”后,历代学者考论刑律皆引之,又晋以降历代律典于名例、户婚、贼盗、斗讼、诈...
服制定罪解释如下:依服制定罪是《晋律》首创,目的在“峻礼教之防”。它是指亲属间的犯罪,据五等丧服所规定的亲等来定罪量刑,《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准五服制罪”的制度。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按服制依亲属远近关系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
服制定罪的确立,是封建时代“礼教合一”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儒家思想法律化的体现之一。但是,《晋律》中的服制定罪主要体现在亲属株连方面,而且在亲属相犯方面,也主要限制在家庭的范围内,并未扩展至宗族。真正体现封建时代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统治关系相互统一的服制制度,规定于《唐律疏议》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服制不仅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而且也确定了亲属相犯时刑罚轻重适用的原则。在刑罚适用上,凡服制越近,以尊犯卑,处罚越轻;以卑犯尊,处罚越重。凡服制越远,以尊犯卑,处罚变重;以卑犯尊,处罚变轻。“准五服以制罪”制度的确立,是封建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影响深远,直至明清。选项A、 B、C不...
我国古代以服制定罪,按亲疏远近分为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弑母属于隋代的《开皇律》通过北齐的《北齐律》从重罪十条发展为十恶中的恶逆,谋杀缌麻以上尊长者,流二千里,已伤者绞,已杀者皆斩。殴祖父母者斩。 抱歉,根据作者设置的微博可见时间范围,此微博已不可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