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注解:1.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可,不可,都是本来的,自然的。2.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无物不自然,无物不自可,无物无本性。这里的可,就是自然。体会:这段貌似绕口令的话,其实就是一个道理,物都有本性,都有必然...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翻译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s133554009 业精于勤 1 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的意思 送TA礼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2-08 21:16回复 s133554009 业精于勤 1 求大神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2-08 21:23 回复 ...
有自的解释(1).有其 原因 。《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陈鼓应 今注:“有自也, 有所 由来,即有它的原因。” 宋 欧阳 修 《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2).有其来处。《元史·后妃传二·...
汝读书,要用心,又不可性急。熟读精思,循序渐进,此八个字,朱子教人读书法也,当谨守之。 又要思读书要何用,古人教人读书,是欲其将圣贤言语,身体力行,非欲其空读也。 凡日间一言一动,须自省察。曰,此合于圣贤之言乎,不合于圣贤之言乎。苟有不合,须痛自改易。如此,方是真...
故曰:此“生知安行”,圣人之事也。存其心者,未能尽其心者也,故须加存之之功;必存之既久,不待于存而自无不存,然后可以进而言尽。盖“知天”之“知”,如“知州”“知县”之知。知州则一州之事皆己事也,知县则一县之事皆己事也,是与天为一者也。“事天”则如子之事父,臣之事君,犹与天为二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6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
1.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 ①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④生气,恼怒⑤有才德的人⑥和下文的...
在庄子第四篇的《人间世》中,庄子还说:“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说,注重内心修养的人,不受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影响,知道有些事情无可奈何,就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这就是德的最高境界。这两篇中的两句话,很多人认为庄子的道家思想,是一种消极避世、...
可比明王乎?”老聃曰:“是于圣人也,胥易技系(4),劳形怵心者也(5)。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猨狙之便执斄之狗来藉。如是者,可比明王乎?”阳子居蹴然曰(6):“敢问明王之治。”老聃曰:“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7),有莫举名(8),使物自喜;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9)。”...
文蔚识见本自超绝迈往,而所论云然者,亦是未能脱去旧时解说文义之习,是为此三段书分疏比合,以求融会贯通,而自添许多意见缠绕,反使用功不专一也。近时悬空去做勿忘勿助者,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耽误人,不可不涤除耳。 【注释】 ①侪:同辈,同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