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今《诗经》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3、《诗序》有 “大序”“小序”。“大序”好像总论,托名子夏,说不定是谁作的。“小序”每篇一条,大约是大、小毛公作的。以史证诗,似乎是“小序”的专门...
《诗经》共收录了311篇作品,但其中有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而无内容,这六篇笙诗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和《由仪》,它们被合称为“笙诗六篇”。因此,若计算有实际内容的诗歌,《诗经》共收录了305篇。这些诗歌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二、 作品、作家我了解。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南陔》、《白华》等。诗经中的六篇有目无辞的佚诗,后人称之为笙诗,分别出自《诗经小雅》的“鹿鸣之什”中的《南陔》和“白华之什”中的《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宋朱熹在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
“有目无辞”意思是只有题目,没有具体诗歌的内容了,因为流传过程中遗失了;或者另一种观点,认为古人创作时,本来就是只有题目,没有内容的。相关说明 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
[解析]《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名《诗》,或称“诗三百” ,共有 305 篇,另有 6 篇笙诗 ,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 ,大约在 公元前 6 世纪。产生的地域 ,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 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
05 《诗经》第四1.今《诗经》共篇,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2.歌谣可分徒歌和乐歌,随口唱,随乐器唱。3.《诗序》有“大序” “小序” 。 “大序”托名 ,“小序”约出自C4.最有权威的毛氏《》和郑玄《诗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 — —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
诗经有目无辞的六篇 《诗经》中有六篇诗歌只有标题而没有具体的文辞,这些篇章被称为“有目无辞”或“六笙诗”,它们分别是: 《南陔》 《白华》 《华黍》 《由庚》 《崇丘》 《由仪》©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笙诗 《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小雅》中有六篇仅存篇目而无文辞的诗歌,分别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根据古代文献及后世学者考证,这六篇被称为“笙诗”,因其可能在演奏时需用笙伴奏,故有目无辞。题目结构完整,符合传统考察点,答案明确。...
A 选项:《诗经》有 “诗三百” 之称,共三百一十篇,六篇笙诗有目无诗 ,实存三百零五篇 ,表述正确。B 选项:《尚书》是记言历史,涵盖虞、夏、商、周 ,内容构成如选项所述 ,表述无误。C 选项:《<说文解字> 第一》讲解文字相关知识,适合对姓名用字写法好奇的同学;但《辞赋第十一》主要讲辞赋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