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畏”与“有所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有为必然敬畏,敬畏方能有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清“有畏”与“有为”的内在关系,常怀敬畏之心,常惧法纪之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住考验,不为钱诱,不为物惑,不为名累,不为利迷,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努力创造出经得...
有畏与有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有畏,体现的是一种觉悟,是干事创业的首要条件;有为,反映的是一种担当,是干事创业的具体体现。有为必然敬畏,敬畏方能有为。有畏,不是瞻前顾后、无所作为,而是为了更好地作为、有更大作为。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则故事:一位官员死...
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强调“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面对全会新要求、新精神,要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抓好选育管用工作,让...
其实,“有所畏”与“有所为”看似对立,实则统一。有为必然敬畏,敬畏方能有为。党员干部要充分认清“有畏”与“有为”的内在关系,常怀敬畏之心,常惧法纪之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住考验。🌟总之,“有畏”是干事创业的首要条件,“有为”是干事创业的集中体现。“有畏”方可“有为”。党员干部要在新...
有畏才有威,有为才有位 所谓“畏”,不是让人惧怕,而是让人敬畏。当一个人严格要求自己,律己树德,洁身自好,能力非凡,业绩突 出,关心他人,团结群众,就会受人尊重,威风凛然。反之,无德无能,就会失去威信,周围的人就可能肆无忌 惮、无法无天。 所谓“为”,就是要有所作为。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肯干事、能...
可以说,正确认识严管厚爱、有畏有为的关系十分重要。严管就是厚爱,厚爱必须严管。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对于干部成长来说,严管是厚爱的前提,厚爱必须以严管为基础,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如果管理不严,党员干部就会松垮懒散、各行其...
干部有畏有为方才有位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指出“要坚持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高度统一起来”。如何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须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让干部既有敬畏之心,更要有所担当作为。
有畏是对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对工作的一种担当。只有对工作充满敬畏之心,才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而青年...
但时下有两类现象值得警惕:有的党员干部在强力反腐、干部能上能下的新形势下感觉“水土不服”,不适应当前的政治生态,以致畏首畏尾、不敢作为;有的党员干部则相反,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下仍然无所畏惧、胆大妄为,目无法纪、行无底线。显然,无论“畏而不为”还是胆大妄为,都是与党的要求格格不入...
“有畏”方能“有为” 夏俊 “有为”是对党员干部担当履职、干事能力的要求,“有畏”则是对党员干部道德品质、党性觉悟的考量。只有涵养敬畏之心,处理好“有为”与“有畏”的辩证统一关系,青年干部才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书写好敢想敢干、敢做敢当的青春底色,才能始终沿着人民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