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句说的是“缘起”的概念,有因有缘而后有果,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都是在变化无常中显示一切现象.后两句则说的是一个“觉性”,诸法亦无所生,也无所灭,一切本来如是.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结果一 题目 五祖弘忍在传衣钵给六祖惠能时,说了一首偈诵,叫有情来下种,因地...
“有情来下种”,意指有情众生(即具有情感、意识的生命体)因为种种因缘而种下业因。这里的“下种”比喻为因的种下,是众生造作善恶行为、积累业力的开始。 “因地果还生”,说明这些业因在适当的条件下会成熟结果,即产生相应的果报。这里的“因地”指的是种下业因的地方或条件,“果还生”则是指果报的产生。...
在佛教经典《六祖坛经》中,有一段富有哲理的语句:“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这句话深刻阐述了佛法中关于种子与果实的象征关系。对于有情之人,即心地善良、怀有慈悲的人来说,他们的善念如同播种,当遇到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即内心的滋养和外界的助力,善行便能生根发...
其实任何一种原因都是放不下的因吧?那放不下的果就是自己的问题,跟旁人无关。六祖坛经简介:《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六祖坛经》的中心思想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所谓“唯...
「无情即无种」:如果没有人传给你法,也就没有这个菩提的种子。「无性亦无生」:没有性,也就没有生。2、妙峰法师:禅偈的「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显然是指世间的因果观,是展示娑婆世界及六道众生生死轮回的蓝图。「无情亦(既)无种,无性亦无生」,也显然是出世间的因果观,是展示...
因为“断除对世间事物的贪爱“是修行能够解脱的共法,所以还有一种比较有意思的解释是关于苦集灭道的: 有情来下种——集谛,这是讲集苦之因。 因地果还生——苦谛,这是讲苦因招致的苦果。 无情既无种——道谛,这是讲修道方法。 无性亦无生——灭谛,这是讲苦灭不再受生的清净涅槃境界。
有情来下种,众生种的是因,有因必有果,叫做因地果还生。没有菩提的种子叫做无性,也就没有生。故,六祖说:无情无佛种。 当我们执着于空的时候,很容易落在空里,是我们偏性了一心三藏。因执着其一而产生分别,认为空就是空,不空就是不空。...
恶者入地,都没有离开轮回。无情亦无种,无情做事,指的是抛开个人私心,以众生心为心的大有情;指的是不住于相,行于布施,没有在因地种下种子,可得到最终的解脱。无性亦无生,所谓自性有无一如,不做有解,不做无解,即无生无死,无生法忍,所谓的涅磐清静。无入无出,无来无去。
有是轮回的根本,无是解脱的法门。
你这是参话头用的禅语,一般没法用语言解释清楚。凡是悟到的人不用解释,悟不到的人解释了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