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亦称"经行后期";。 现代医学的月经稀发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血寒有实寒和虚寒之分。 (1)实寒:经期、产后感受寒邪,或过食生冷食物,寒邪客于胞宫,血为寒凝,冲任受阻,而致月经后期。 (2)虚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阳虚则寒,寒从...
月经后期可通过治疗原发病、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注意保暖、饮食调理、中医调理等方法进行改善。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至5个月一行的经期异常病证。以下是一些调理方法: 1.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由于疾病导致的月经后期,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
以月经周期推迟7天以上,甚至3~5个月行经一次,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头晕心悸为本证的辨证要点。治宜补血益气,养营调经。 三、气滞血瘀证 月经推后,量少色暗红,有小血块,小腹胀甚而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乳房、两胁胀痛,嗳气稍减;舌质紫暗,苔正常,脉弦...
月经后期是指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到5个月一行,连续出现两个周期以上。一般认为需排除妊娠、哺乳期或绝经期的情况。 月经后期的原因较为复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主要有肾虚、血虚、血寒、气滞和痰湿等因素。肾虚者,多因先天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精血不足,冲任不充,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
治疗月经后期,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只有了解了引起月经后期的原因,才能正确有效地治疗: 1、血寒 (1)实寒 主症: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 (2)虚寒 主症: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腰酸无力,小便清...
月经后期的症状有经血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痛经、情绪波动、乳房胀痛等。 1.经血量减少:经血量减少是月经后期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的月经量一般在20-60毫升,当出现月经后期时,月经量可能会明显少于这个范围。有的女性可能只有点滴出血,这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生长不良、激素水平异常等原因导致的。经血量过少可能会...
月经后期通常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过度节食减肥、长期熬夜、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 1. 精神压力过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导致激素分泌失衡。表现为情绪波动大、失眠等。应通过冥想、瑜伽来放松身心,多参加户外...
月经后期主要有肾虚型,血虚型,血寒型,气滞型,痰湿型。需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1.肾虚型 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脏腑虚寒。冲任不能通盛满盈,则月经延迟,经血量少,色淡质稀。另有头晕气短,小便清长之征。舌脉为虚寒之象。治法为温肾助阳,养血调经。方药为温胞饮。
月经后期一直褐色持续不断一般情况下属于经期延长。正常情况下女性月经周期是28天左右,持续时间3-7天,女性经期延长时,长达9-10天,且伴随有出血量多。主要考虑有以下原因:1. 月经没有彻底干净: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续太久,如果发现拖延时间比较长,很可能与某些妇科疾病有关;2. 黄体功能不全:当...
月经周期错后7天以上,甚至错后3-5个月一行,经期正常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经迟”。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月经稀发。月经后期如伴经量过少,常可发展为闭经。 [病因病机] 主要发病机理是精血不足或邪气阻滞,血海不能按时满溢,遂致月经后期。常见的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