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师】月夜忆舍弟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刷新 01诗词背景杜甫一家有兄弟五人,他是长兄。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当时仍处在安史之乱中,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只有最小的弟弟在他身边,其余三人散处河南、山东等地,然而此时此刻,这几处地方都处于战乱之...
【题目】《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注释:1.舍弟:家弟。2.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戍,驻防。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指兄弟分散。5.长:...
寄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赏析】《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所写的一首怀乡思亲的诗,其特别之处在于既写了家愁,亦写了国难,令人感慨万端。“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描写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戍鼓”“雁声”,令人倍感凄凉。“戍鼓断人行”也表明了战乱依然频繁、激烈,导致...
《月夜忆舍弟》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当时杜甫正身处秦州(今甘肃天水)。彼时,安史之乱已持续多年,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杜甫的几个弟弟因战乱而分散在山东、河南等地,音信隔绝,生死未卜。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望着明亮的月光,心中涌起了对弟弟们的深深思念,于是写下...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该诗的拼音版及其翻译: 拼音版: yuè yè yì shè dì 《月夜忆舍弟》 táng · dù fǔ 唐·杜甫 shù gǔ duàn rén xíng 戍鼓断人行, biān qiū yī yàn shēng 边秋一雁声。 lù cóng jīn yè bái 露从今夜白, yuè shì gù xiāng...
10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译文】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今天是白露节气,我更怀念家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①断人行,边秋②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③分散,无家问死生④。寄书长⑤不达,况乃未休兵⑥。【注释】①戍鼓:戍楼上的更鼓。②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③皆:都,全部的意思。④问死生:探问生死。⑤长:一直,老是。⑥休兵:停止、结束战争。1.这首诗...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这首诗是公元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秋夜本是美好的,但在战乱年代,...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注释】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②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①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