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和12省市法院 审级改革试点 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授权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这是继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之后,...
执行工作新体制的建立作为当前人民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主要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推行了这一改革经验并作过相关的工作部署;《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全面落实去年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座谈会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国地方人民法院机构改革座谈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研究小组,全面加强对改革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组织编写《人民陪审员履职读本》,举办人民陪审员培训示范班,着力提升人民陪审员的素质和水平;研发全国统一的人民陪审员信息管理系统,推进人民陪审员管理网络化规范化;加强工作管理,建立试点工作信息月报制度,分赴试点地区开展改革专项督察...
金十数据2月12日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12日举行在京全国人大代表情况通报会,为代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准备。据了解,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审议法律案38件,通过了其中的24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14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4件;检查5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唐德华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为建立和完善现代民事审判制度而奋斗 (2000年10月26日) 同志们: 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刚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同志代表党中央、全国人大到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对开好这...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通过了三百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四千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构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④各级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A.②③④ ...
①不合题意,材料此举的目的不是为了凸显全国人大的最高政治地位;②③正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把全国人大的专门机构法律委员会改为了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此举旨在崇尚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权威;推进依法治国和彰显法治力量;④不合题意,材料此举的目的并未涉及推动立法工作的规范化;故选:C。本题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工作部在认真总结试点地区法院各地工作实践的基础上,ZUI GAO 人民法院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编写了《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指南》。本书包括政策理论、实践探索、典型案例汇编、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四个板块 。政策理论篇包括对试点文件的权威解读及劳动争议纠纷多...
25.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通过了300多个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地方人大制定了400多项地方性法规.这说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在不断健全和完善 D.各级地方人民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 指导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强化对公安、法院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的法律监督。依法惩处各类侵害家庭成员的犯罪,依法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对监护人因监护侵害行为被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书面告知被监护人及其近亲属或者书面建议民政部门依法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