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死亡教育」 我读过最好的一本关于死亡的书, 《西藏生死书》 作者:索甲仁波切 豆瓣评分:8.5 这本书开启了我对死亡的思考,我对自我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拷问,可以说从而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吧。 里面有一首诗叫「人生五章」,简短而引人深思。 《人生五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过去 我迷...
中国最缺乏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这三种教育,分别对应人格的三个支点——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其实,逃避对死亡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逃避对生的思考。🏃♀️✔️#清明节#
当代学生最缺乏的三种教育: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 性:它与生俱来,它并不肮脏,它可以是感情交流的另一种方式;它让你寻找伴侣,也让你学会尊重 爱:它有千万种模样,却都那么刻骨铭心,它是生命最美的表达,也是另一个看待世界的角度 死亡:死亡是生命最后的绚丽烟火,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了解...
一、性教育 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脸红”的话题,这是一个民族欠缺的教育,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对这个性已经习惯了“禁忌”,平常都避而不谈,压抑着任性,很多中国人从小就没有接收正规安全的性教育,所以现在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贵州有一个17岁的孩子被校长侵犯之后一直到下孩子家里人才知道,甚至这个...
我国最缺乏的三种教育:性教育、爱教育、死亡教育。而这三种教育分别对应的是:身体完整、灵魂丰沛、生命价值。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大家在谈到这一类话题的时候,不再觉得这是羞愧的、丑陋的、肮脏的、消极的,...
一直以来想写一篇关于人生或生命的文章,可是命题过于宏大,不知从何下手,直到有一天看到这样一条微博,“中国人最缺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配图是一个“人”字(如下图),心中为之一颤,这三者合起来不就是人生或者生命吗?这三者的缺失不就是绝大多数心理问题的根源吗? 我们“谈性色变”、不...
二、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却难以见到,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管多大,你在爸妈眼里都是孩子”,在中国,家长们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以至于现在什么都是“他还是个孩子”,在人格上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然后再强调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让孩子孝顺父母,两代人之间的爱少的可怜,大多...
二、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却难以见到,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管多大,你在爸妈眼里都是孩子”,在中国,家长们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以至于现在什么都是“他还是个孩子”,在人格上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然后再强调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让孩子孝顺父母,两代人之间的爱少的可怜,大多...
二、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但是却难以见到,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不管多大,你在爸妈眼里都是孩子”,在中国,家长们总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以至于现在什么都是“他还是个孩子”,在人格上一直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然后再强调父母为孩子付出了多少,让孩子孝顺父母,两代人之间的爱少的可怜,大多...
中国孩子最缺少的三种教育:性的教育、爱的教育、死亡的教育。 而这三种教育分别对应的是: 身体的完整、灵魂的充沛、生命的价值 #刘亦菲黄亦玫# (玫瑰的故事 常看常新 讲不完的话 写不完的文字[送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