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
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等,也有相应的计算方式,具体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详细规定。法规2 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法规3 工资、薪金所得; 劳务报酬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是指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 10、退休费、离休费等免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
一、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是什么? 新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是纳税人的工资和相关的奖金收入减去5000元之后进行纳税。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在修正案施行之前,自10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先行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5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这意味着,提高起征点的减税红利有望率先落地...
中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在立法上是根据居民和非居民的原则确定的,即把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个人所得税法的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于1980年9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2018年8月31日,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起征点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最新个人所得税法全文共二十二条。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个人所得税法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所称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别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和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第三条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为居民个人。居民个人应就其全球所得(包括中国境内和境外)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且不居住,或无住所但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满183天的个人,为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