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诗稿的前言,有一段关于曾缄先生的话使我震惊,“1968年10月24日,在四川大学文史楼(一说第二教学楼)蒙冤罹难,尸骨无踪。”特别是最后四个字“尸骨无踪”,就是说50年过去了,曾老先生的尸骨都未找到。这是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 我忙上网查询,终于查到一条资料:“(19)68年批斗时,红卫兵将曾缄拖往...
曾缄,1892年出生于中国,1968年逝世,是一位文学造诣深厚的近代文学家、诗人和政治人物。他在北京大学文学系求学期间,受到黄侃的指导,对古文学和诗词有深入的研究。曾缄曾在西康省临时参议会任职,担任过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和文科研究所主任,是中文系教授。然而,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了迫害,不幸离世。曾缄在蒙藏委员...
该版本为现⾏汉译译古本中公认成就较⾼的版本。他⾃云:"在民国⼗⼋年(1929年),余重⾄西康,⽹罗康藏⽂献,求所谓情歌者,久⽽未获,顷始从友⼈处借得于道泉译本读之,于译敷以平话,余深病其不⽂,辄⼴为七⾔,施以润⾊"。后历任四川参议会议员,四川国学专门学校教务长,四川...
后历任四川参议会议员,四川国学专门学校教务长,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四川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兼文科研究所主任。解放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中文译本系先生传世名作,曾发表在《康导月刊》1939年1卷8期上,创作名篇《布达拉宫辞》,闻名海内外。"文革"中遭迫害致死。
学者曾缄 曾缄(1892-1968),叙永人,字慎言,字圣言,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受教于黄侃,历任四川参议会议员,四川国学专门学校教务长,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四川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兼文科研究所主任。解放后任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 抗战时曾任雅安县县长,是早期蒙藏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中文...
曾缄先生虽身在仕途,但骨子里始终是个文人、诗人,其间写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杂著,见诸报刊。1947年4月,曾缄先生辞去四川雅安县县长一职,同年7月受聘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曾任系主任兼文科研究所主任。1968年10月24日罹难。代表作品有《布达拉宫辞并...
字慎言,又作圣言。四川叙永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文学系,受教于黄侃。民国期间,曾任西康省临时参议会秘书长,早期蒙藏委员会委员。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文科研究所主任、教授。有《寸铁堪诗稿》《寸铁堪词存》等。 布达拉宫辞 1930 拉萨高峙西极天,布拉宫内多金仙。黄教一花开五叶,第六僧王最少年。僧王生长...
曾缄于1947年4月辞去四川雅安县长职务,同年7月被聘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解放后留在在川大,直至1968年死于一场批斗。 新浪博客《诗人曾缄之死》一文收有相关零碎信息: 1968年10月24日上午,全校开批斗大会,揪出一百多个走资派、叛徒、特务、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国民党残渣余孽进行示众、斗争,校门由警备司令部军人把...
即便是大学教授,在诗词里也留下关于饮食的蜘丝马迹。近读曾缄先生的《寸铁堪诗稿》,这才注意到四川大学中文系曾缄教授在诗词里常常记录下招饮或聚餐的事,有一年苏东坡生日,曾先生与杨啸谷在成都餐厅聚会,诗中记饮食:“烧卖胜冷淘,盘餐拟侯鲭。愧无花猪肉,颇集南烹腥。” 当然,这也少不得与朋友喝茶摆龙门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