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纽约周报》(New York Weekly Journal)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案件背景 1733年,纽约发生着一场温和的革命,北美本土势力...
(1)北美地区报界反压制斗争的一个突出事例就是曾格案件。曾格于1733年创办《纽约周报》,发表了批评总督科斯比的文章,结果被指控“诽谤政府”,于1734年被捕。 (2)1735年开庭时,安德鲁·汉密尔顿任曾格的辩护律师,他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除非曾格刊登的议论是诽谤性的,也就是假的、恶意的、煽动性的,否则他...
曾格案件名词解释 曾格案件是指1979年1月在中国四川省宜宾市发生的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案件中,以曾格为首的一伙犯罪团伙作案数十起,涉及抢劫、持械杀人、强奸等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 曾格是一个从小就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年,他在犯罪团伙中担任头目的角色。他勾结一些有犯罪前科的人员,组成了一个恶势力犯罪团伙。
“曾格案件”及其意义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733年,德国移民曾格在纽约创办了《纽约周报》。该报发表的大部分文章是批评总督和地方议会的。为此,在报纸创办一年后,曾格被捕,并被提起诉讼。1735年开庭审理,安德鲁.汉密尔顿为其辩护。汉密尔顿指出:首先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
独立以前的美国,因为是英国的殖民地,英殖民当局对北美报刊采取种种限禁,而北美地区在反限禁过程中发生了对于美国新闻自由产生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案件——曾格案件。 曾格为当时《纽约周报》主编和发行人,发表了有关出版自由的论文,代表平民观点,批评当时总督工作中的不正当行为。而以总督为代表的殖民地当局指控曾格“...
解析 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汉密顿指出名词解释: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裁定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
余定宇先生说,“新闻自由”这个全世界宪法里的原则,竟产生于200多年前在纽约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曾格案”。这宗经典案例发生在1735年。故事的主角是个出版商,名字叫约翰·彼得・曾格(J. P. Zenger)。英国政府控告他在《纽约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如果这些指控能够成立,...
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时期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诉讼案。1734年,曾格因为被控诽谤纽约殖民地总督入狱,律师汉密尔顿以“表达自由视为防止政府滥权的保障”等理由辩护,陪审团作出无罪裁决,法官迫于法庭气氛和群众压力宣告曾格无罪。这一案件反映了( ) A. 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始 B. 英国在殖民地实行民主法治 C. ...
曾格案,建立美国新闻自由传统的基石,自它而始,人们有自由发表言论的自由的文字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更为重要的是,曾格案确立一条重要新闻原则: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是新闻自由的支柱之一,这一原则延存至今。但美国的新闻自由意识也并非是自这个案件便在各个州完全得以确认,在此后仍旧有许多同类的案件...